林道人治过好多病人,与郑钦安前辈所说的病人症状很多相同。故记下来,同道可以借鉴。
服药须知
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证形,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卧,面白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咽痛,腹痛泄泻,无故目赤、牙疼、腰痛膝冷,足软手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皆宜扶阳,驱逐阴邪,阳旺阴消,邪尽正复,方可了扶阳之品。但初服辛温,1.有胸中烦燥者,2.有昏死一二时者,3.有鼻血出者,4.有满口起泡者,5.有喉干喉痛目赤者。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1.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2.服辛温十馀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3.服辛温十馀剂,或二十馀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已己。4.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内,得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凡服此等热药,总要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以一剂滋阴,此乃全身阴邪化去,真阳已复,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体健身轻矣。虽然邪之情形,万变莫测,以上所论,不过略陈大意耳,学者须知。郑氏以擅长治阳虚证,善用大辛大热之姜、桂、附著称,故本节仅论阳虚阴盛之患者,服热药的剂数与反应,郑氏将其独特的经验总结出来,预为医者及病者增加服药信心。
谈到服药一二剂、七八剂、十徐剂、二十馀剂后,所现烦躁,昏死、鼻血、口泡,喉干、喉痛、目赤、咳嗽痰多、面目浮肿、发斑、痛痒、腹痛泄泻、困倦、不食、大痛、大热等,都是阳药运行,化去阴邪,从上窍、从肺胃、从皮肤、从下窍而外解,只要不思水饮,或饮食渐加,即不可停药,改服寒凉、消润。必待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以一剂滋阴,以敛其所服之阳,而后病愈体健。
这确是他书没有谈到的重要经验,笔者临症深有体会,确信其真。病者服辛温一二剂,有流鼻血者,有喉干喉痛者,有口内起泡,口腔溃滥者,病者及其家属多认为是辛热太过所致,当即向其解释,如系热甚火大,何以不思冷饮以自救,明是阳药化尽阴邪从上而出,继服病将好转。病者亦遂相信,安心服热药,不久即收功。更有多服几剂热药而咳嗽痰多,日夜不辍者,乃肺胃之阴邪,因阳药运化而上出。亦有痰饮病服热药数剂,反觉胸中满闷不舒,有痰粘在喉中,甚至干咳无痰,此为阳药将凝聚之寒湿痰蒸化,病将因此而解之兆。更有服热药数剂或十数剂,而周身面目浮肿或发斑者,此为阳药荡去阴邪从毛窍而出。至于多服热药而腹痛泄泻者,大多系风泡沫状,遇咳嗽即减轻,并未用攻下药品如大黄、芒稍等而腹痛泄泻,自然是阳药涤去腹中凝聚渣滓从大便而出。此诸种情况,笔者都曾亲身见过,即以郑氏所说,一一向病者及其家属善为解释,以坚定其信心,因而治洽愈者不少。这是业医者除用药治病外的另一种功夫,颇为重要。郑氏还提到阳药服至通身发热,阳已大复之后,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夏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诸症自愈。亦系重要经验脸,笔者每用黄连阿胶汤,获得满意效果。郑钦安医书阐释《医法圆通》医法圆通《医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此次校勘,是以同治甲戌年(年)成都原刻初印本为底本,以光绪丁亥年(年)五福堂刊本为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常见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关节炎
白癜风
白血病
急腹症
感冒
毛囊炎
口腔疾病
足癣
疱疹
鼻炎
红眼病
手足口病
胃炎
偏头痛
肩周炎
卒中
房颤
——·最美村医·——
王万鑫
顾运霞
贺菊荣
张素鸽
罗建证
李爱武
李建华
徐景福
刘娟
张成刚
黄林会
王红利
王广波
郑敏
史月胜
谭丙华
李亚敏
戈立涛
李瑞鹏
林武
光辉
张飞
覃艾平
专注·传承·普惠扫码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点滴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