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八法1汗法

时间:2019/4/2 18:43:43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汗法-逐邪出表

汗法就是使病人發汗的意思。凡使用發汗的藥方,使病人服後出汗將病邪逐出體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就是汗法。此法一般用於外感初起,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症時。由於表症有表寒與表熱,因而汗法也就有辛溫發汗、辛涼發汗兩方法,必須依病人病邪入的不用來運用,才能收到效果。辛溫發汗法這是利用具有發散風寒作用辛溫解表藥,以治療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身疼、口不渴、舌苔白薄、脈浮緊等風寒表症的治療方法。麻黃、桂枝、紫蘇、防風、荊芥等藥物,以及麻黃湯、香蘇飲等方劑都是屬於辛溫發汗的最佳藥方。辛涼發汗法這是利用具有發散風熱作用的辛涼解表藥,以治癒惡寒輕、發熱重、頭痛、口渴、舌苔黃薄,脈浮數等風熱表症。藥物中的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等,方劑中的桑菊飲、銀翹散等,均是此法的藥方。辛溫與辛涼發汗法是應用時的基本原則,在臨症的應用上,就不會如此單純了。必須再考慮病人的體質、新病與舊病的兼夾、表症與裡症並見複雜的情況,巧妙地運用其他方法配合,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又有助陽發汗、滋陰發汗、化飲發汗、表裡雙解等方法來加以配合。

助陽發汗病人體質若屬陽虛,又不慎感受外邪時,雖然病屬表邪,應該要使之發汗,然而陽虛的人,就不可以單紽純地發汗而已。因為陽虛人,衛氣多不固,很容易造成亡陽汗多的危險境,所以在發汗時,必須要兼顧病人的陽氣。此時,最好以參蘇飲之類的方劑來治療。假使病人體質屬於陰虛,感染外邪時,也不能貿然用發汗去發汗。因為陰分虧的人,多半津液不足,如果出太多汗,反而會造成津液耗損的病變。所以,在發汗時,必須顧及陰液。所以,萎蕤湯一類的方劑最適宜此體質的人化飲發汗病人常有痰飲喘咳,感受風寒外邪時,導致形寒怯冷,痰嗽氣喘發作或加重。此時不可一味使用汗法,必須一面溫陽化飲,一面開表發汗,才能使風寒外解,痰飲內化。可以使用仲景小青龍湯方劑。表裡雙解病邪若在表,應該用汗法;病邪在裡,則要用下法。假使既有表症,又有裡症時,就應該先用藥解表,再治裡。然而始末內外壅實,表裡俱急的情況下,就無法先表後裡。此時只有雙管齊下,汗下兼用的表裡雙解法了。方劑中的防風通聖散、涼膈散即是此法的佳方。

由此可以得知,汗法的配合運用是很靈活的。不過,必須牢記的一點是,惟有表症又需要發汗時,才是汗法的適應症,否則就不能使用汗法。所謂的須要發汗,又有兩種情況:有頭痛、惡寒、發熱等現象,但是郤沒有汗時,就必須要發汗。雖然有汗(或汗出不透),表症卻不解,也要發汗。

雖然有這兩種情形時都要發汗,不過,在用藥的分量與輕重方面,則各不相同。此外,在使用汗法時,必須要注意一些問題,才不會事倍功半:在冬天時,人體皮膚顯得較緊密,腠理致密就不易出汗,因此,在服用發汗劑後,應該用衣被加以溫覆,才能幫助藥力發揮;盛夏時,人體皮膚的腠理疏鬆,很容易出汗,因此,在服過藥之後,就不須用被服覆蓋。此外,夏季時天氣酷熱,對於表症又須發汗的病人,通常都選用辛涼發汗劑。假使要用辛溫發汗劑,也要認明症候,而且藥量要比冬季少。對於已受過藥的病人,最好要注意他的出汗情形。只可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太多,同時以身體、四肢出遍為佳;如果只有頭部或半身出汗,病邪反而不容易驅逐。病人若有血虛、氣弱、患有瘡瘍、吐血、衄血等病症,最好不要使用汗法。假使真有表症而且必須發汗時,必須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配合養血、補氣、滋陰等方法來運用,才能達到效果,絕不可以是非不分,就冒失地用汗法來治療表症。

任铮编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信息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646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