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

时间:2018/5/3 16:17:02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1、六淫

2、七情

3、饮食与劳逸失常

4、痰饮

5、瘀血

大纲要求

1、六淫:

(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2)风寒暑湿燥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七情: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2)七情致病的特点

3、饮食与劳逸失常:

(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4、痰饮: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5、瘀血:

(1)瘀血的形成

(2)瘀血的致病特点

一、六淫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又称六邪。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六淫产生的因素:

1、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

2、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

季节性——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地域性——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既可单独侵犯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转化性——侵犯人体后,病证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1、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轻扬、升发、向上、向外,属阳邪。

易袭阳位:头痛、咽痒。

风性开泄:汗出、恶风。

②善行而数变

善行——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数变——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主痛。

③寒性收引。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盛则寒”,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

“阴盛则阳病”,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从而表现为寒证。

②寒性凝滞,主痛。

经脉气血为寒邪凝滞不通,不通则痛。寒痹证,则多见疼痛较剧。

③寒性收引。

寒邪袭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郁,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寒客血脉,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③暑多夹湿。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有升发,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

暑热之邪,易扰乱心神,则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

大量汗出,气随津泄而致气虚。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③暑多夹湿。

其临床表现是除发热、心烦、口渴外,还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泄或不爽等湿邪致病症状。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②湿性重浊。

③湿性黏滞。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其病多见于人体下部。

①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伤阳气,

湿性属水——故为阴邪。

气机升降失常——胸闷、脘痞、二便不爽。

损伤脾阳:腹泻、水肿、尿少、腹水。

②湿性重浊

重——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周身困重。

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

③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温、湿痹、湿疹等病,皆因湿邪难以祛除而不易速愈。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易伤人体下半部症状为多。

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

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②燥易伤肺。

凉燥——由燥与寒合所致。

温燥——由燥与热合所致。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燥易伤肺

损伤肺津,使肺宣降失职,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中带血,喘息胸痛。

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②火易耗气伤津。故“壮火食气”。

③火易生风动血。故“热极生风”。

④火易发肿疡。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胜则热: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

火性趋上:上扰神明,心烦、失眠、狂躁、神昏。

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伤津,筋脉失养:生风—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火迫血妄行:动血——各种出血。

火热易发肿疡——热邪腐蚀血肉:疮疡痈肿红肿热痛。

7、疫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疫气的概念

是一类有别于六淫的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

别名:“疠气”、“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

常见病:大头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等。

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较重,

一病一气,症状相似,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二、七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的情志活动,不成为致病因素。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引起疾病才成为致病因素。

七情异常影响内脏功能,又称“内伤七情”,属于内伤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因此喜、怒、思、忧、恐,分别由心、肝、脾、肺、肾的五脏精气所化生,故常称“五志”,即五脏相关情志表现。

1、直接伤及五脏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为多见。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怒则气上: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猝倒。

喜则气缓: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心气暴脱: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悲则气消: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

恐则气下:二便失禁;生骨酸痉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精神不安,惊慌失措,或遇事犹豫不决等症。

思则气结:食欲减退、脘腹胀满或腹泻便溏等症。

三、饮食与劳逸失常

(一)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1、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无时

2、饮食不洁

可引起多种肠胃疾病、肠道寄生虫、食物中毒及消化道传染病之发生。

3、饮食偏嗜

(1)寒热偏嗜

偏食生冷寒凉,耗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

偏食辛热温燥,使肠胃积热,酿成痔疮等。

(2)五味偏嗜:

脏气偏胜,伤及本脏及相关之脏(酸苦甘辛咸)。

如多食肥甘厚味,易生痰、化热,发生眩晕、胸痹、昏厥、痈疡等病证;

嗜好饮酒,或恣食辛辣,不仅可以损伤脾胃之阴液,而且饮酒过量,能致中毒昏迷;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可致脚气病、瘿瘤、夜盲、佝偻病等。

(二)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1、过劳致病

劳力过度——气——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

劳神过度——心脾——心悸失眠、健忘、纳呆腹胀便溏。

房劳过度——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导致早衰。

2、过逸致病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脾胃呆滞,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变生他病: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痰湿内停,或形体臃肿发动则心悸、气短、自汗等,或继发他病。

四、痰饮

(一)痰饮的形成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常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有形的痰饮,其中以黏稠者为痰;以清稀者为饮。

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视之不见,触之无物,且按治痰饮的方法治疗,也同样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1)痰证

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

痰阻于心,心脉不利,可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可见神昏、痴呆;

痰火扰心,可癫狂;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留经络筋骨,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

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瞀;

若痰与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

(2)饮证

如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为痰饮;

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为悬饮;

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称之为溢饮。

七、瘀血

瘀血,即指体内局部血液的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及其他部位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瘀血的形成:

血行不畅而瘀滞:气虚、气滞、血寒、血热

血离经脉出血: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的病证特点:

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

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

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

瘀血攻心,可致发狂;

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

瘀阻于肢体末端,则可形成脱骨疽;

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等。

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

(1)疼痛:刺痛,拒按,痛处固定,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青紫或青黄,

在体内则为: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血少不畅,紫暗有块。

望诊:面色紫暗,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象: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

切诊:脉象:细涩、沉弦、结代等。

典型例题

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A、气上

B、气结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答案:C

课堂练习

1、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外感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答案:E

2、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为阳邪

B、炎热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答案:C

3、下列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答案:A

4、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等症的是

A、摄食不足

B、饮食不洁

C、暴饮暴食

D、饮食偏寒偏热

E、饮食五味偏嗜

答案:C

5、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量多

B、血色鲜红

C、夹有血块

D、伴有疼痛

E、伴有肿胀

答案:C

赞赏

长按







































急性白癜风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355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