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时间:2018/2/10 15:56:06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中药种类繁多,药用功效各有不同。但要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就得考虑中药的采集与炮制。中药采集学问深厚,中药炮制历史悠久,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中药的炮制理论。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中药采集和炮制中的学问!

一、采集

中药品种,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后来,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了七百十六种之多;以后,各地陆续有民间应用药草出现,一般估计当在三千种左右。这些中药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部,而以植物占大多数。因此,中医药物书籍称做“本草”。由于植物的生长成熟各有一定时期,入药部分又有根、茎、花、叶之分,所以药物气味的保全和消失,全靠采集季节的是否适当,及时采集不仅提高功效,还能保证丰收。兹简介如下:

1.根:药物用根部,取其上升之气,如升麻、葛根等,应在尚未萌芽或已枯萎时采取,精华蕴蓄于下,药力较胜。

2.茎:能升能降,取其调气,如苏梗、藿梗等,应在生长最盛时采取。

3.叶:取其宣散,如桑叶、菏叶等,亦以生长茂盛时采取为良。但不宜于下雨后采摘,防止霉烂变质。

4.枝:取其横行走四肢,如桑枝等,采集方法同茎、叶。

5.花:取其芳香宣散,如菊花、辛夷花等,应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时采取,其气最浓。

6.实:取其下降之气,如枳实、青皮等,应于初熟或未老熟时采取。

7.子:取其降下之气,如苏子、车前子等,应在老熟后采取。

8.仁:取其润下,如杏仁、柏子仁等,宜老熟后采取。

9.节:取其利关节,如松节等,以坚实为佳。

10.芽:取其发泄,如谷芽、麦芽等,可随时用人工发芽。

11.刺:取其攻破,如皂角刺等。

12.皮:以皮行皮,取其达皮肤之意,如生姜皮、茯苓皮等。

13.心:取其行内脏之意,如竹叶心、莲子心等。

14.络:取其能入经络之意,如橘络、丝瓜络等,应在成熟后采取。

15.藤:取其能走经络、四肢,如络石藤、海风藤等,应在茂盛时采取。

二、炮制

生药中有些具有毒性,或性质猛烈,不能直接服用;有些气味恶劣,不利于服用;有些必须除去不适用部分,也有些生和熟的作用有差别。因此,中药里有很多是经过加工的。对药物加工的意义,不外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以及适当地改善药物性能。前者如半夏,用生的,会刺激咽喉,使人音哑或中毒,须用姜汁制过。后者如地黄,用生的,性寒能凉血;蒸制成为熟地,其性就变为温而补血;或将生地炒炭则止血,熟地炒松则可减少黏腻的流弊。中药加工,称做炮制,也叫修治。1.煅:将药物直接放在火里烧红,或放于耐火的器皿内将其烧透。这种方法,大多用于矿物类和贝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等。

2.炮:将药物放于高温的铁锅内急炒,以四面焦黄爆裂为度,如炮姜等。

3.煨:将药物裹上湿纸或面糊,埋于适当的火灰内,或放在弱火内烘烤,以纸或面糊的表面焦黑为度,如煨姜、煨木香等。

4.炒:将药物放在锅内拌炒,或炒黄,或炒焦,或炒成为炭,如炒白术、炒谷芽、焦山栀、焦楂炭等。

5.炙:在药物拌炒时,和入蜂蜜、酥油等,以炒黄为度,如炙黄芪、炙甘草等。

6.焙:将药物用微火使其干燥,如制水蛭、虻虫等。

7.烘:即将药物用微火焙干,但火力较焙更弱,如制菊花、金银花等。

8.洗:将药物用水洗去泥土杂质。

9.漂:将药物浸在水内,除去咸味或腥味,时间较洗为长,并须经常换水,如制苁蓉、昆布等。

10.泡:将药物放在清水或沸水内,以便捻去外皮,如制杏仁、桃仁等。

11.渍:将药物用水渐渐渗透,使其柔软,以便切片。

12.飞:将药物粉末和水同研,使其更加细净,如制滑石、朱砂等。

13.蒸:将药物放在桶内隔水蒸熟,如制大黄、首乌等。

14.煮:将药物放在水内或其他液汁内煎煮,如制芫花等。

15.淬:将药物放在火内烧红,取出投入水或醋内,如制磁石、自然铜等。

概括地说,炮制不离水火,上述各种方法中,一至七是火制法,八至十二是水制法,十三至十五是水火合制法。

炮制时,有用酒、醋、盐水等配合者,这是根据治疗的需要。

如酒制取其升提,姜汁制取其发散,盐水制取其入肾而软坚,醋制取其走肝而收敛,童便制取其清火下降,米泔制取其润燥和中,乳汁制取其润枯生血,蜂蜜制取其甘缓补脾。还有用土炒取其走中焦,麸炒取其健肠胃,用黑豆、甘草汤浸泡取其解毒,用羊酥、猪油涂烧取其易于渗骨。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旧沿用。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医院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236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