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巧治疗糖尿病

时间:2018/1/4 23:08:43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所致。

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采用药膳辨治,有助于降低血糖及尿糖,减轻或消除症状,或减少用药量,使病情趋于稳定、好转乃至治愈。

上消型

以多饮为主,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口干唇燥、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水液循环受阻,津液无法布及全身、滋润脏器。由于积久而酿热,使津液耗损,所以患者突出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可用“六汁饮”:莲藕、梨、荸荠各克,麦冬12克,芦苇根30克,玉竹20克。将莲藕、梨、荸荠洗净,切碎,绞汁;麦冬、芦苇根、玉竹水煎过滤取汁,将绞汁及煎汁合并搅匀,饮用,每日一剂。

中消型

常以多食易饥为主,伴有口渴多饮、口苦、口臭、口干、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或劳倦等多种因素伤及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则热郁于胃,胃火炽盛,津液耗损,津液不足,则水谷不能分解,因此不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故而出现多食善饥的症状。治宜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可用“山药粳米粥”:山药50克,黄精20克,沙参15克,粳米克。将山药研为细粉,黄精、沙参水煎煮,过滤取汁,以药汁加粳米、山药粉煮粥,代早餐服食。

下消型

以小便频繁为主,且量多,浑如脂膏,尚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中医认为,由于肾脏的亏虚,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固摄无力,水液下趋而造成尿频。对此情况,一般采用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方法调理。可用“枸杞炖兔肉”:枸杞子30克,兔肉克,洋葱克,油、盐适量。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适量炖熟,后加洋葱、油、盐,稍煮片刻,吃肉饮汤,每两天服食一次。

捷诺维(磷酸西格列汀片)

雅培血糖仪(含50条安妥试纸)

诺和笔5胰岛素笔式数显注射器

如何把这篇好文章分享给我们的朋友?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每天都能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

?搜索标题下方蓝字→“开心人大药房”→点击“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小孩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176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