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鸷老师分享中医养生心得

时间:2021/11/2 15:34:54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本周三晚,学聚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铁杆中医爱好者张奇鸷老师。张老师自幼向一位民间中医高手学习中医,三十多年一直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医,对中医养生有独到的领悟和见解。

堂外寒风凛冽,堂内温暖如春。大家围着炭火,品着香茗,凝神静气聆听张老师侃侃而谈,分享他的中医养生理念。张老师从来学聚堂的缘起开说,阐述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重要性,并幽默地指出《黄帝内经》是贵族医学,以治未病为主;《伤寒杂病论》是平民医学,侧重治已病,是中医爱好者和从医者必读的两本经典。张老师首先重点分享了中医的两大思维理念:一是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顺应四季来生活;二是辩证论治,中医讲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人体就是要维持阴阳平衡,才不会生病,如果生病了,就需要根据理法方药进行调理。

张老师结合多年的学习实践畅谈了对治未病的理解:

一、从字面理解,未病,就是不生病,把疾病控制在不发生的状态。可是,人生活在尘世之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怎么可能不生病呢?人又不是神仙,有谁说他不会生病,那肯定是吹牛。所以,治未病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尽量不生病,或者少生病,怎么才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呢?就是要遵行规律,什么规律,天地运行的规律,可以与他人斗,与自己斗,但万万不可与天地相斗。

二、要治病于萌芽,防止得无可救药的大病、疑难杂症,当疾病还是很弱小的时候,就要果断治疗,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到参天大树时才动手。比如一个感冒,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引发肺炎,甚至心肺衰竭,比如女性的乳腺增生,放任下去,也有可能引起很坏的结果。

三、万一生病了,要顺其势,候其衰,不与疾病正面交锋,也不要想方设法赶尽杀绝,任何时侯,任何治疗方试,都要以保存自己的正气为前提,有正气,就有生机,所有疾病的发生,都是正邪相搏,千万不可以去做两败俱伤的蠢事。

四、如果已经生病,那么,可以根据五行相生相克,通过治未病的脏腑,来调理已病的脏腑,五脏六腑是相通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不能把单个的脏腑独立去治疗的,人是一个整体,要整体来分析治疗,有时还要把人放到天地宇宙中去。

五、如果已经生病,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治愈,就要防止传变。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哪一个方面有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饮食起居,主动开展防范。

六、防止愈后复发。很多人病好后,就失去警惕,以为万事大吉。有句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很多人把后面一句话的意思理解错了,正确的理解是,病好了的时候,象抽丝一样,得慢慢来,一根一根地抽。人一生病,正邪相搏,正气一定是损失不少的,病好了,胃气来复,一定胃口大开,想吃各种美味,但绝对不可以不加节制大吃大喝,你吃饭菜,饭菜亦在吃你,一段时期内,要以清淡为主,要慢慢地培补正气,不可以掉以轻心。

此外,张老师生动阐述了五脏六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和中医治疗的取类比象,推荐了治未病的一些方法:艾灸、针刺、刮痧、精油等,并邀请学聚堂的同学们明年端午节一起去采摘艾叶,体验自制艾条的快乐。

分享活动进行了三个小时,学聚堂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同时张老师和“三叔”(中医养生践行者)为大家提供了简单的刮痧、扎针等示范,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到高潮,同学们久久不肯离去。通过这次学习和分享,大家对中医和养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分享活动圆满结束前,张老师还殷切寄语:希望大家重视中医养生、学以致用,今后能用中医的方法养生,人人都能成为治未病的上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1201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