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遣方用药针的ldquo随

时间:2021/9/17 14:09:55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和大家说说中医里的“随机应变”

因为我学的东西,不管是“针”、还是“药”、还是“食”

都没有固定的“套路”

都是根据患者发生的“病机”对症而行。

在《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专门讲了“病机十九条”

而《伤寒论》又把“病机十九条”浓缩成了“三阴三阳”

所以我们更多时候是结合者来判断“病机”

因为“病”随“机”变,那么你的“方法”也要随着“人变”

很多时候上午的“方”和下午的“方”都不应该一样

也就是说你的处方应该是随着患者“病机”的变化而适当地“加”或者“减”的

尤其是针上更是灵活多变,可以加减随机

“随”:根据病机的变化做出反应

“机”:就是产生问题的脉络或者说轨迹

“应”:反应

“变”:加减变化、思路调整

“病”为产生问题的表面现象,也叫“兆”

有很强的排比性,比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中医在讲病机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讲“势”

比如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这个冲上就是一种“势”。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这个也是一样。

这一点一定要明了。

比如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法·32条》中说:太阳阳明合病,比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这里的下利不单指腹泻,也包括崩漏。

所以说这个“下利”讲的是“势”

我们都是循着脉络找那个“因”。

然后从“因”顺着脉络到“兆”。

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脉络”节点会有变化。

那么这时候就需要随着变化点进行思路调整。

所以用“针”比用“药”要方便很多。

因为加一针,减一针很方便,但是煎好的方子加一味、减一味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当然,我不是说“药”不如“针”

“针”和“药”各有优势,也是应该随机而取用。

这就是“随机应变”。

因为“机”在变化,所以我不太提倡死记方子,用固定的方去给患者用(就是用方子对病)

因为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书的时候一腔热血,激动万分,觉得天下无不可医之病

但是到了临床却稀里糊涂,不知如何下手,就算是下手了,也是稀里糊涂,不知多以。

这就是因为方子是死的,而“病机”是多变的。

那么我们学方子为的是什么?

其实是要学前辈立方的思路

学习组方的格局、架构、背景、气运。

天心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1166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