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防治干燥综合征正当时

时间:2021/5/28 1:54:0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阳/春/三/月

防治干燥综合征正当时

春暖花开三月天,防治干燥正当时。春季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所以患有干燥综合征的病人此时会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等症状的加重,医院就诊。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下干燥综合征。

01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组侵犯分泌腺体尤其是泪腺、唾液腺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该病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SS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29%~0.7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全球有近千万患者。本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9~1:20。发病年龄多在40岁~50岁,也见于儿童。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02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性激素水平等有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1)遗传因素患者有家族聚集性,患者的HLA-DR3、HLA-B8及HLA-DRw52基因频率高。(2)病毒感染现认为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4型、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HIV病毒感染有关。(3)性激素该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多发生于绝经期妇女,提示性激素参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

03

干燥综合征都有哪些症状

干燥综合征不但侵犯外分泌腺体,同时还会造成其他器官和系统病变。

1.口干燥症:因涎腺病变,使涎液黏蛋白缺少而引起口干、猖獗性龋齿、腮腺炎、舌痛、口腔黏膜继发感染等;

2.干燥性角结膜炎:眼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部分患者有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结膜炎、角膜炎等;

3.其他浅表部位:如鼻、硬腭、气管及其分支、消化道黏膜、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使其分泌较少而出现相应症状。

4.皮肤:皮肤病变的病理基础为局部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样皮疹、雷诺现象等;

5.骨骼肌肉:关节痛较为常见;

6.肾:国内报道约有30%~50%患者有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导致低血钾、酸中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

7.肺:常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轻度受累者出现干咳,重者出现气喘、呼吸困难;

8.消化系统:胃肠道可以因其黏膜层的外分泌腺体病变而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

9.神经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的发生率约为5%,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

10.血液系统: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下严重者可伴出血现象;

11.全身症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反复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甚至可为部分患者的唯一表现。

04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自身抗体:血清抗SSA和/或抗SSB抗体(+),或者类风湿因子RF阳性同时伴ANA≥1:;

(2)眼科检查:干燥性角膜炎:OSS染色评分方法(ocularstainingscore)≥3分;

(3)组织病理:唇腺病理活检示淋巴细胞灶≥1个/4mm2(4mm2组织内至少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

以上三项满足2项或2项以上,且除外颈、头面部放疗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结节病、淀粉样变性、移植物抗宿主病、IgG4相关疾病,即可诊断为为干燥综合征。

05干燥综合征治疗及日常防护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治疗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目前尚无治愈疾病的有效方法,存在系统受累,特别是活动期内脏器官受累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常用免疫调节/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羟氯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艾拉莫德等,但尚不能确定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何种更优,使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耐受情况等而定。而且需要定期评估病情,以调整药物用法用量。对口眼干的首选治疗是通过局部治疗缓解症状;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的疾病诊疗中具有非常可观的优势,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施以对症方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佳。

1.注意口腔及眼睛的卫生,减少摩擦,避免感染,用菊花、枸杞、决明子等中药泡水喝,用热毛巾热敷,可以减轻口干、眼疲劳,皮肤干燥者外擦润肤膏。

2.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

3.精神舒畅,树立较长时间治疗的信心。

4.不吃刺激性及“上火”的食物,多吃深色蔬菜(胡萝卜、菠菜)水果。

5.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使用药物,不能自行决定随意增减药物,中西医结合进行规范化诊疗常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风湿病科介绍

医院风湿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在地。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湿病。科室设有风湿病门诊和痛风门诊,治疗设备先进,拥有磁疗仪、电子脉冲治疗仪、中频、低频脉冲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全自动蜡疗机、骨伤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臭氧治疗仪等20余台治疗设备,治疗手段丰富,疗效突出。

诊治范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白塞氏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各类血管炎、不明原因的发热、颈肩腰腿疼痛疾病等余种风湿疾病。

治疗特色:辨证运用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推拿、牵引、膏药、热敷、督灸、艾灸、熏蒸(全身熏、四肢熏)、中药足浴、穴位贴敷、中药塌渍包、中药硬膏热贴敷、耳穴压豆、拔罐治疗、刮痧疗法、刺络放血、电子脉冲治疗、中频、低频脉冲治疗、超短波、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干扰波、偏振光、蜡疗、骨伤治疗(磁疗、电疗)、红外线治疗、穴位注射、小针刀、骶管注射、臭氧治疗、埋针疗法、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滑膜切除术等特色治疗。

慢病管理:成立慢病管理小组,派专人负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合理、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专人随访,定期组织病友会讲座,普及科普知识,现已初具规模,有相当多的慢病患者逐渐增强了复诊意识,定期复查,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优势病种:

1.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风湿基于“虚、邪、瘀”理论指导,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为原则,着眼于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另总结出科室特色疗法—类风湿的三联序贯疗法。即以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为基础,通过电致孔透皮给药、局部肌肉注射、口服三种给药途径。科室引进电子脉冲治疗仪,将药物透皮吸收,引起经络效应而产生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腧穴理论与药物治疗原理发展为局部注射疗法,从而达到系统、全面、有效治疗类风湿的目的。

2.强直性脊柱炎:秉承“强筋健骨、益肾壮督”的原则,传承国医大师朱良春、王为兰的宝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形成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强脊炎采用分期辩证治疗,抓住早期治疗,控制中期发展,改善晚期症状。立法用药方面,早期以清热解毒除湿方为原则,中期应用养阴清热汤,后期应用温阳解毒、佐以蠲痹之温阳解毒汤,晚期采用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强筋健骨之益肾通督汤,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痛风:专门成立痛风门诊,采取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方法治疗痛风,形成一套完整的痛风患者健康康复管理方案。科室制定了详细的痛风饮食指导宣传手册和科学的健康锻炼方法,研制了降尿酸茶。我科秉承“泄浊化瘀之法”,同时注重调益脾肾治其本,且以“治未病”原则进行干预性治疗。急性期,内服清热祛湿化浊通络痛风1号方,外敷院内制剂栀黄止痛散,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慢性期以健脾疏肝活血通络之痛风2号方加减治疗,间歇期以补益脾肾为主的痛风3号方加减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对于痛风各个时期均能有效控制。

4.膝关节骨关节炎:在常规保护关节软骨、消炎止痛的基础上,开创科室特色疗法—药物滑膜切除术。即通过关节腔穿刺,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配合臭氧消炎、玻璃酸钠润滑关节,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此疗法简便安全,在临床应用中深受患者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支优质、奉献、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团队,我们不断努力,一直在推出新技术、新项目,完善服务理念,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面向社会、面向患者,辛勤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科训:传承融汇治风湿厚德博学疗痹病

科室目标:钻岐黄之术,解众生之苦

行医之道:厚德载物施仁术,大医精诚济苍生

科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104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