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是否是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39.html
真题演练
A1型题
1.下列传染病,外周血红细胞正常或减少的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狂犬病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伤寒
2.下列传染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是
A.AIDS
B.SARS
C.肺炭疽
D.鼠疫
E.霍乱
答案:EA
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的诊断
考点一流行病学资料
包栝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传染病情况,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有助于传染病的诊断。
考点二临床资料
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的发现,并加以综合分析。
考点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病原体的检出可直接确定诊断,而免疫学检查亦可为诊断提供重要根据。
(1)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增高主要见于球菌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和少数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主要见于: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布鲁菌病、结核病、伤寒与副伤寒。②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登革热等。③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血吸虫病、钩虫病等蠕虫感染,嗜酸粒细胞减少则见于伤寒等。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的诊断;大便常规检查有助于蠕虫感染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2)病原学检查
①病原体的直接检出或分离培养:是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
②分子生物学检测:日前应用的有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等。
(3)免疫学检测
应用已知的抗原、抗体检测患者血清或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检测特异性抗原比检测特异性抗体更为可靠。
2.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
①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常用于诊断消化系统传染病。
②纤维支气管镜:常用于诊断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病、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病。
(2)影像学检查
包括B型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3)活体组织检查
常用于各型肝炎、肝硬化、肺结核、艾滋病和各种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传染病的治疗
考点一治疗原则
对传染病患者的治疗,不仅为了促进其康复,还在于控制传染源。要坚持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的综合治疗的原则。也要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考点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及支持疗法
一般治疗是指非针对病原而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包括隔离、护理、饮食及心理治疗等。
2.对症疗法
如降温、给氧、解痉止痛、抗惊厥、补液、纠正酸中毒、抗休克、抗呼吸衰竭等。
3.抗原治疗
(1)抗菌治疗:
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感染的治疗。遵守原则有:
①应用抗菌药物前最好做病原体培养,按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②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针对性强的药物。
③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疑似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试用抗菌药物治疗。
④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⑤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如果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应停用或改用适合的抗菌药物,避免继续使用带来的菌群失调和毒副反应。
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有明确的目的。
(2)抗寄生虫治疗:
主要用于蠕虫病和原虫病。
(3)抗病毒治疗: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阿糖腺苷、无环鸟苷(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核苷类似物(治疗ADS或乙型肝炎)。
(4)血清免疫制剂治疗:
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杆菌抗毒素等。使用抗毒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对过敏者应采用脱敏法注射。
4.康复疗法
对可引起后遗症的一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炎和脑膜炎),可进行物理疗法等促进康复。
传染病的预防
考点一管理传染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属监测管理传染病。
2.甲类传染病属强制管理传染病,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等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所有公民均为义务报告人。
4.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源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医学观察、药物预防和应急接种;对病原携带者应随访、治疗、管理、观察并适当调整工作;对患者或带病原体的动物给予隔离治疗、检疫,对有害动物(如鼠类、病犬等)则坚决捕杀。
考点二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消化道传染病重在“三管一灭”(管饮食、管水源、管粪便,消灭苍蝇)及用具的消毒、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
考点三保护易感人群
1.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改善营养、锻炼身体等。在流行期间应避免同易感人群接触,必要时可进行潜伏期预防性服药。
2.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可提高人群的主动性特异性免疫。接种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使机体获得被动特异性免疫。儿童计划免疫对传染病预防起关键性的作用。
点击参加19执医考点大扫荡打卡哦~
编辑:青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