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妇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流派,发源于上海江湾,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二百余年,源远流长,至今已传至第八代。自第七代传人蔡小荪老先生之后,蔡氏妇科不拘泥于本家,而将蔡氏妇科外传于外姓,目前蔡氏妇科传人遍布江浙。
今天学习蔡氏妇科治疗崩漏的几张经验方。
化瘀定崩方
海派蔡氏妇科。
当归10g,生地10g,丹参10g,白芍10g,香附10g,生蒲黄30g(包),花蕊石20g,熟军炭10g,三七末2g(吞),震灵丹12g(包)。
由瘀血导致之崩漏。
本方以四物汤加减以养血调经,去川芎易丹参,取其去瘀生新而无辛香走散之弊:香附理气调经,以助化瘀:生蒲黄、花蕊石化瘀止血。蔡师指出,“蒲黄味甘,性平,人肝、心包经,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蒲黄一物能多用,除其特殊功能之外,实赖医者在临床的善于运用,剂量轻重不同,则功效大殊。处方时少则10g,多则60g,如经少不畅而淋沥伴腹痛者则用10~12g,经量多而带血块者用12~15g,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30~60g”。临床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然蔡小荪教授尤推重生蒲黄,因为从临床实践来看,生蒲黄止血作用胜于蒲黄炭。熟军炭凉血泻火,祛瘀止血:二二七化瘀定痛止血:震灵丹化瘀定痛,镇摄止血。血崩而因瘀导致者,非单纯固涩止血所能奏效,甚至适得其反,愈止愈多,腹痛更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则出血不止,非寓攻于止不为效。全方活血调经,化瘀止崩,对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经量过多每每取效。
周某,女,43岁。年5月13日初诊。
主诉:月经过多30余年,检查发现子宫肌瘤3年。病史:月经12岁初潮,
1-0-6-1,LMP4月24日。近3个月,月经每先期约10天。3年前,妇科普查B超发现子宫肌瘤。平素经行过多,有块,腰酸疲惫,临行经前小腹隐痛,四肢酸麻。近期复查:子宫大小约6.Ocm×5.8cm×5.6cm,前壁肌瘤4.lcm×4.Ocm。现经将届期,苔薄,边尖偏红,脉略细。西医诊断为子宫肌瘤。中医诊断为月经过多,瘕瘕。证属气血不足,瘀滞成瘕。治拟扶正化瘀,调摄冲任。
处方:炒潞党参12g,生黄芪10g,炒当归10g,大生地10g,川芎5g,赤芍10g,白芍10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生蒲黄30g,花蕊石15g,仙鹤草12g,血竭3g。8剂。
5月20日二诊:据云腹痛消失,腰酸,精力稍振,经期将届,脉细,苔黄,边微红。再拟扶正化瘀,调摄冲任。处方:炒潞党参12g,生黄芪10g,炒当归10g,大生地10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川芎5g,赤芍10g,白芍10g,制香附10g,生蒲黄20g,花蕊石15g,旱莲草12g。7剂。
5月27日三诊:LMP5月22日,经期尚准,量多有块,3天净,疲惫多梦,药后小腹隐痛消失,脉略细,苔薄微黄,边嫩红。再拟扶正化瘀,兼安神。处方:炒潞党参12g,炒白术10g,茯神10g,茯苓10g,远志4.5g,夜交藤30g,桂枝3g,赤芍10g,丹皮10g,炙甲片10g,皂角刺30g,海藻10g,水蛭6g。14剂。
6月10日四诊:前症渐减,经期将近,脉细,苔薄,边嫩红。拟调冲任。处方:炒当归10g,大生地10g,炒杜仲12g,川续断12g,炒怀牛膝10g,川芎5g,白芍10g,制香附10g,生蒲黄30g,花蕊石20g,制黄精12g。8剂,经来时服用。
6月24日五诊:LMP6月19日,经期较准,量一般,无块,余症亦减,腰酸已除,脉细,苔薄。再拟化瘀消坚。处方:茯苓12g,炒白术10g,桂枝3g,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炙甲片10g,皂角刺30g,海藻12g,鬼箭羽20g,地鳖虫10g,水蛭6g。14剂。
随访:经治后,月经如期来潮。因患者居住外地,往返困难,自行配药服用,5个月后复诊,B超检查示肌瘤缩小至2cm。
按:《妇科心法要诀》曰:“治诸癥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论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若形证俱实,当先攻病。”蔡小荪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原则主要是活血化瘀、消坚散结,分经期和经间期两步治疗。经期治以化瘀调经,经间期治以化瘀散结。病久者,气血两亏,则可扶正化瘀,不宜急于求成。
温阳止血方
海派蔡氏妇科。
党参12g,生黄芪20g,炒当归10g,熟附片10g,牛角腮10g,生地炭20g,炮姜炭3g,白芍12g,煅牡蛎30g,仙鹤草30g,炒蒲黄10g,阿胶10g。
崩漏。青春期或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凡阳虚暴崩,或久崩久漏,气血两亏,导致阳虚者。多见血色淡红,质稀薄,面色白,头晕气短,肢清畏冷,疲惫乏力,大便不实,舌苔淡薄,舌质淡或嫩红,脉细软或虚。
本方由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化裁组成。原方去川芎,缘该药走而不守,有动血之弊。阳虚崩漏大都为久崩久漏导致,始则血虚,气亦随亏,久而阳虚,多数用养阴凉血剂无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以参芪益气;用熟附片、炮姜温阳,以助益气摄血之力;配当归以养血,为血中气药,可免留瘀之弊;牛角腮苦温,能止血化瘀,仙鹤草止血补虚,两药佐当归则相得益彰;生地与炮姜同用,可互制偏胜,而炒炭存性,又能增强止血之功;崩漏色淡质稀,为气血两亏、阳虚无瘀之征,用牡蛎、白芍以敛阴固涩,与温阳之剂互为制约;蒲黄化瘀止血,配阿胶养血止崩,其效益显。全方配合益气养营,温阳止血。本方对失血过甚者可酌加参、芪等的用量,每味30g左右,生地炭亦可增至30g;背寒者增鹿角霜;腰酸者加杜仲、川续断;眩晕者加升麻、枸杞子;大便溏薄者加菟丝子。
臧某,女,22岁,未婚。年6月25日初诊。
主诉:月经淋沥不净20余日。病史:经阻3月许而崩(最近月经2月25日、5月31日),屡经治疗,服激素及中药并输血后崩势较缓,犹未净止,迄今25天,色淡质稀,接触凉水即出血量多,面色萎黄(血红蛋白6.2g),脉细苔薄白,边有齿印。证属营血亏耗,气虚不摄血脱。治以益气,宗斯为治,参助阳温涩。
处方:炒潞党参12g,炙黄芪15g,当归炭9g,熟附片9g,牛角腮9g,炮姜炭3g,生地炭12g,焦白芍9g,煅牡蛎30g,仙鹤草30g,蒲黄炒阿胶9g。3剂。
6月28日二诊:药后经漏翌日即止,脉细,苔淡。此气血大亏,再予补益,慎防反复。处方:炒潞党参12g,炙黄芪12g,炒白术9g,炒当归9g,大熟地9g,焦白芍9g,熟女贞子9g,旱莲草15g,仙鹤草15g,陈皮4.5g,阿胶9g,大枣15g。4剂。
7月13日三诊:症势续减,体虚未复(血红蛋白7.8g),脉虚,苔淡白略润。患者气血仍亏,还须善为调补,以杜再崩。处方:移山参9g,炒潞党参9g,炒黄芪9g,炒白术9g,炒当归9g,制黄精12g,焦白芍9g,枸杞子12g,旱莲草9g,陈皮4.5g,阿胶珠9g,大枣15g。7剂。
7月22日四诊:现行经时期尚可,量适中,腰酸不甚,腹微胀痛,脉微弦,苔薄腻。再予调补兼施。
按:始则经闭,继而血崩,虽由中西法结合治疗,服激素并输血及中药治疗后崩势较缓,但仍拖延将近1个月未止,因此由浙来沪就医。就诊时患者面色萎黄,血红蛋白已降至6.2g,经色淡质稀,脉细,苔淡白。气血大亏,显见无疑,且时值炎夏,如接触冷水即下血更多。血得热则引,得寒即止,是为常理,今一反常态,脱血亡阳,特征可据,谅无异议。按一般规律,值此梅雨季节,适当湿令,温热滋腻之剂有所避用,但症因已然明确,故上述药品势所必须。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有病则病当之,是以药后非但无碍胃助湿,热迫血崩之弊,反而漏止症瘥。二诊时去温热助阳之剂,仍以滋补为主,病体续见康复,惟较为缓慢。故三诊加移山参以增疗效,旋经水又至,时期尚准,量亦适中,然体质尚虚,短期内恐难复原,仍须调补兼施,尤待今后善为摄养,冀收全效。
养阴止崩方
海派蔡氏妇科。
龟板10g,生地12g,煅牡蛎30g,旱莲草20g,生地榆12g,白芍12g,丹皮炭10g,丹参6g,地骨皮10g,生藕节30g,阿胶10g。
青春期或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即阴虚血热型崩漏。多见出血不止,或量多如注,色鲜红或紫,面赤升火,口干或苦,心烦低热,便干溲赤,舌质偏红,甚或光绛,脉细略数。
本方以养阴止血为首要。以龟板、生地为主,滋阴养血;白芍敛阴止血;牡蛎滋阴潜阳,固涩止血;地骨皮凉血泻火;旱莲草、生地榆补肾阴,凉血止血;丹皮凉血散瘀,炒炭能止血;藕节去瘀止血;阿胶养血止崩;丹参去瘀生新,配合前药以杜留瘀之弊。阴虚常致血热,血得热则行,故以滋阴养营为主,佐清热凉血,调固兼备。全方配合养阴补血,调固止崩。如出血过多者,生地可炒炭并加量至30g;疲惫少力者,加党参或太子参;烦渴者,加石斛、麦冬、元参;便秘者,加麻仁;腰酸者,加杜仲、川续断。
章某,女,12岁。年3月2日初诊。主诉:经行过多3天。现病史:11岁月经初潮,室女。去夏8月初潮,周期尚可。近3个月经水提前,量多。此次2月28日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之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日用3包卫生巾),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酸,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质红略胖,舌尖稍红,苔薄脉细。肛检:子宫前位,略小,两附件(-)。西医诊断为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为崩漏。证属肝肾阴虚,治拟滋养肝肾、固摄冲任。
处方:生地12g,炙龟板9g,煅牡蛎30g,丹皮炭9g,旱莲草20g,熟女贞子9g,白芍12g,炒党参15g,生蒲黄15g,黑芥穗9g。2剂。
3月3日二诊:昨日投剂后经量减大半,精神明显好转,口干,舌质红,舌尖稍赤苔薄。治疗仍遵前法,佐去瘀生血。处方:生地12g,炙龟板9g,煅牡蛎30g,丹皮炭9g,旱莲草20g,熟女贞子9g,白芍12g,炒党参15g,生蒲黄15g,黑芥穗9g,血余炭9g。5剂。
随访:服药后月经于3月8日完全干净,以后用益气养阴、滋阴育肾法调治,并于月经期加入黑芥穗、生蒲黄等。经过3个月的调治,月经已恢复正常,观察1年,月经正常。
按:患者虽为初潮不久的少女,且经色鲜红,并自觉有烦热口干,舌红便燥,似有血热之象,但因大量出血,热随血泄,阴随血耗,故服凉血止血药而出血反多,遵《医宗金鉴》之义,仍当以补虚为主,但须补而不燥,并兼养阴涩血之品。
今天没有划重点。
(PS: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大家转发点赞)
文章内容摘自《全国中医妇科流派名方精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国华。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山西李翰卿老先生谈闭经八证的治疗,提纲挈领
丁光迪治疗闭经病案三则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闭经,不止内服中药,单用针灸亦可以治愈
崩漏的治疗——罗元恺老先生治崩漏三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