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学中医方法三年成为不错的中医

时间:2020/11/2 16:07:1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医的重视,中医未来的前景可期。如果你现在学了中医,未来就有可能赶上这个中医大发展的大潮,不仅社会地位高,而且挣钱又多。可问题是,现代人普遍觉得学中医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象很多中医学子一样,学了很多年却还是不会临床治病,那就得不偿失了!中医真的很难吗?其实不然,古人说得好: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是说,古人学中医,可以象笼子里抓鸡一样手到擒来。事实上正是这样,古代很多中医从中年开始学中医,也一样成大医,如元代的朱丹溪,近代的岳美中,更不要说我们从青年就开始学。那么现代人为什么觉得学中医很难呢?原来,我们现代人基本上都是长期受西方科学教育成长起来的,大脑中形成了大量思维定式,比如,物质基础是死的,空间是空无一物的,万物和空间没有关系,站在这样的观念之上,理解中医就难了。中医不同于西医,西医是站在西方科学之上,它研究的是人体基本结构的规律,中医是站在东方科学之上,它研究的是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规律。如果你迷信西方科学的精密仪器,认识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那么中医你是理解不了的,当然更学不好中医。显然,要学好中医,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的东方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的前提假设是气一元论,它用一种物质(气)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理即阴阳五行学说,其中,阴阳学说描述了系统的发展规律,五行学说描述了系统内部物质运动的规律,中医学理论就是建立在对人体这个物质系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之上的。一旦明白了这个中医学原理,学中医就非常简单了。它不过是一门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用中医学的话来说,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现在不少人被病名所困,什么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癌症等,其实,在中医上所有疾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无一例外就是身体的某些组织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必然结果。严重的疾病可能偏离平衡的程度大些,较轻的疾病可能偏离平衡的程度小些,在用药上,严重的疾病可能用的药偏性大些,较轻的疾病可能用的药偏性小些,仅此而已。所有疾病在中医上都是体质过偏造成的,所有治病方法都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因为按照系统学“整体决定局部”的规律,我们只要恢复了整体的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此有所有疾病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走向全愈。所以,学中医很简单,只要知道身体各组织偏离平衡的方向,它们分别是功能亢进(热)还是功能低下(寒),以及它们偏离平衡的程度大小,然后,再了解中医各种治病方法和药性,就可以用来治病了。现在的科班中医都是长期学中医理论,临床在上学期间经历的很少,这不仅不利于领悟中医理论,而且学到的中医知识都是书本上的,而不是你自己的。因为这些知识只有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才能够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知识,所以,现代人学中医费时费力,也学不好中医。而古人呢?则是长期临床出来的,理论虽然也学习,但领悟却是靠临床,正是这种以临床为主的学习方法,才使古人觉得学中医很容易。要想更快更好地学好中医,就必须从临床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可是,如何才能够快速临床呢?要知道,中医是讲究辩证的,你不懂中医诊断,临床就无从下手。传统的诊断方法就是四诊,可学好它却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脉诊,没有几年功夫是学不好的。如果等学好了再去临床,已经浪费了几年时间了。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简单的诊断方法帮助我们临床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学五运六气,通过它,我们不仅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即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后天的自然变化对人体质偏性的加剧程度,这样一来,基本的诊断就有了,治病的方法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如果肝亢就疏肝,肝弱就补肝,湿重就祛湿,脾弱就补脾,一句话,根据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来平衡它们,就是中医治疗一切疾病的有效方法。中医的另一个难点就是中药和经方,它数量很大,记忆起来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学好中药和经方呢?答案仍然是两个字,那就是“临床”!它是你加强记忆的最好方法,一般的中药和经方用过两次以后,基本上就掌握了。一开始应用中药,可以用那些偏性小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来进行养生。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西医要求精准,中医治病有一个宽泛的范围,只要能够用中药之偏来平衡之偏,基本上都有好的疗效,不同的只是你用药精准,疗效比较快,用的不准确,疗效比较慢罢了。比如肾阳虚,日常的葱姜都可以补肾阳,再偏性大一点,那就是桂枝,肉桂,再大一些就是附子和乌头,当然,你用温阳的食物如羊肉也有疗效。中医的水平高低取决于两点,一个是诊断准确,二个是用药准确。正好能够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疗效就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可诊断精确难,准确地把握药性难。我们一开始学中医,主要是要把握治病的大方向,比如,眼睛近视,一般属于肝系统的疾病,我们首先就要明确是肝亢引起的,还是肝弱引起的,这样调理就有了方向。而用五运六气诊断在把握治病的大方向上非常准确,只要学好了五运六气,基本上就可以用来临床治病了。当然,它也有一定缺陷,那就是精确度差一点,这就需要再学四诊,不过,五运六气诊断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学好四诊,因为已经有一个基本准确的诊断在那!比如肝亢,一般对应弦脉,遇到肝亢的人,再品一品弦脉是什么样的,心理就有数了。有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如何开方啊!其实,根本不用想那么多,只要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就行了,它开出来的基本上就是经方!因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是相互制衡的,而经方同样是根据五行平衡来实现的。比如,肝亢的人脾胃就弱,木克土,此时,如果是脾胃系统病就是健脾为主,疏肝为辅,如果是肝系统的疾病就以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过去我们学中医,一般都是先看老师的书,现在,网络特别发达,我们可以利用它迅速查到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大量名医经验,比如上维普,上面很多疾病都是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你现在只需要知道该用哪一方子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即使不了解中药和经方,也可以治病,关键就是辩证,而辩证就可以利用五运六气的诊断。比如儿童感冒,寒性体质的感冒,一般都是受凉造成的,对应方就是桂枝汤,热燥性体质的感冒,一般都是滞食造成的,对应的方法就是消食的经方,肝旺火旺体质的感冒,多是受惊造成的,对应的方法就是疏肝,对应的经方就是小柴胡汤。一句话,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先天的体质偏性,外因就是自然变化对体质偏性的加剧,利用五运六气诊断,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这些,内因和外因都掌握了,中医学的精确就掌握了。五运六气的学习非常简单,首先是它的排列,现在有成熟的五运六气软件,随便给你一个时间,你都可以在几十秒之内迅速查出各项参数。然后再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分析这些参数即可,它可以让你轻松地了解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而这就是疾病的根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这种方法学中医,速度超快,因为你一开始不仅能够轻松地理解中医学原理,无非就是一个内因和外因,而且还可以马上临床,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学习的路明了,学中医就快多了。

推荐作者新书:《新科学中医》

世界上第一本用大白话讲中医的著作,它能够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中医,提高疗效,也能够让你学会中医学中隐藏的人生智慧,让你活得潇潇洒洒。

如果谁有意购买,可以在任何一篇文章赞赏68元(含快递费),留言收件人、地址、手机就可以三四日内送书上门。如果谁想加购《哲学家眼中的人体科学》,可加20元钱,即88元,可一并汇去。也可以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849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