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洪涛
编/彭嘉琪
09年1月6日,我的一位弟子的奶奶,75岁,胰腺炎复发一天,现腹胀腹痛明显,伴胸口闷顶烦躁感,大便未下,还伴有口苦。自述以前也曾于半夜发作过数次,曾经电话里让我开过方子,记得是承气之类,每次都是一服即愈。
病人有高血压,心脏早搏史。因为每次都是朋友电话求方,且这次语言略见慌张,一定是担心病情较重,兼有心脏病史,恐预后不良。
考虑到舌脉不全,只能凭症状来判断,应该是少阳阳明合病,当枢少阳,降阳明,兼以活血化瘀,为急处:生大黄2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木香30克,冬瓜仁30克,莱菔子10克,败酱草3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栀子10克。一付,水煎服。嘱煎半小时许即可,不分次数,随时服药。晚上其家人来电话,说服药后大便已通,已无腹痛腹胀,病人精神大是好转,胸口已无闷感,但仍有轻微的上顶感。后来病人已经睡着,电话中语言已不见慌乱。
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少阳与阳明的瘀滞已经排除,现主要问题在心脏,仿千金生地黄汤、炙甘草汤以及大柴胡汤意,处方如下:生地克,生大黄20克,炙甘草30,大枣20枚,切,柴胡10克,黄芩10克,木香30克,莱菔子10克,枳实10克。一付,水煎服,嘱马上服用。
1月7日早晨朋友来电话,说服此方后病人自觉更加舒服,比第一个方子还舒服一些。昨天晚上服药后,即有胸口鼓鼓的热感,随即豁然而通畅。早晨再服一次,大便略稀,但所有不适已经全部消失。嘱停药而愈。随访四个月,一切正常。
如果辨证准确,用药切中病机,中医疗效往往迅速,真可以达到古人所说的一剂知,二剂已的程度。
再者,从此案中也可以看出,中医的药量非常关键。有句话说:“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有时的确是这样的。
细心的朋友应该从此处认真地思考,深入体会,也自会达到用方如神的境界。我自己临床以来,这种急性重症病例经常遇到,往往都可以中药或者针灸在首诊控制住症状。临床上屡见屡效,益觉中医之神奇,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
见得多了中医的神效,也更加地用心研究中医了,至今已经完全沉迷于中医之中而不能自拔了。读医书不觉其苦,反觉其乐,白天临证,夜晚读书,虽然日子非常安静,但自觉舒服无比,远胜于酒桌上的应酬喧哗。
中医为什么可以治病?不少人怀疑中医的科学性,而且,也怀疑中医的临床疗效。甚至于有人建议取谛中医,说中医不符合现代科学,是垃圾,是糟粕。对于这些观点,我非常懒于为中医辩解。
为什么呢?中医自有他的严谨的科学性,不过,它的科学性是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所不能认识的。也就是说,中医是未来的科学,它的理论体系根本就没有办法用现在的实验科学所解释。
只有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才可能会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目前虽然中医有些神秘,但最好的方法不是把它消灭掉,而是大力地鼓励它发展,因为只有中医发展了,中国医学才能真正在世界上挺起民族的脊梁。
按中医的观点来看,现代医学充其量不过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医学体系,其理论与实践尚需要极大的发展,才有可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人类解除病患的痛苦。
不要不相信这句话,医院,又真正地治好几种病了?又有多少病人没有死于疾病,反而死于西医的治疗之下。
又有多少病人为了治病,不但丢了自己的性命,而且倾家荡产了。
西医真的可以让病家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相信吗?
龙娟:病人NiederlHarald三日前来诊,主诉头晕月余,查不出任何原因,血压正常,余观察此人脸红目赤,再查看背部,很多红色反应点,尤其是心和肝区,此为邪热上侵之相,果断拔罐放血,加上针刺风池风府,虽然老外一般很难接受拔罐放血,但今来高兴的直喊,太神奇了!感觉太舒服了!已经好了!余淡笑。
眩晕一症,必须要诊断清楚,是实是虚,实则泄,虚则补,只要辩证准确则能效若浮鼓。
选择中医工作室致力于传播中医,我们发布的文章全部源自董洪涛博士的微博与博客原创。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