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贴预约中

时间:2020/10/5 9:48:30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夏治”指在夏季这些疾病病情处于缓解期,根据病人的体质特征和疾病特点,辩证施治,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实际上“冬病夏治”的范围是很广的,穴位敷贴是其主要特色治疗手段,因在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贴药物,故称“三伏贴”。

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日子,人体的皮肤腠理都已完全开泄,敷贴的药物也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脏腑,能最大限度的激发阳气,祛风散寒。

“冬病夏治”穴位贴膏有两方面主要功用:一是调养人体阳气,协调机体阴阳平衡,即体质的调养,特别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可以治疗和预防阴寒侵袭或虚寒性疾病的复发及减轻其症状。

何谓“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抵抗力低下,阳气不足”。

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不敢吹风扇,不敢开空调。一到空调的房间,就觉得四肢关节冷痛,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夏治”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效果不理想。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这时候,通过冬病夏治,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不通则痛”。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什么是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又称“天灸疗法”,是用中药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是一种刺激局部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泡的方法以调理气血,鼓舞阳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这种治疗方法。

“穴位贴敷”的优点

优点是用药量小,经济方便,长期应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既能治疗常见疾病,又能保健养生,长期使用还能延年益寿。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体虚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脾胃疾病

(3)小儿疾病:反复感冒、小儿鼻炎、咽炎、反复咳嗽、体质虚弱等。

(4)风湿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冻疮、四肢逆冷、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5)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

“穴位贴敷“的机理

一、透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部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作用。

“穴位贴敷”每次多久合适

贴敷首先要注意敷贴时间成人一般2--4小时,不超过6小时。3岁以上儿童不超过2小时。

若患者属于敏感体质,或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若出现瘙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及时取下药物

“穴位贴敷”该注意些什么

应该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海鲜、虾等发物;

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电扇、空调等在敷贴时不宜使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待药物取下后可使用;

敷贴局部要保持干燥,避免运动出汗致敷贴脱落。

禁忌人群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注意事项

?贴敷对象一般为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3岁以下的宝宝慎用。

?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如果局部瘙痒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而貼敷穴位水泡又不明显,可来拔罐帮助排除风气,一般瘙痒可减轻,不必服用抗过敏药,但拔罐过程中可能会出水泡,表示风湿外出,一般可自行吸收,水泡大的可找医生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色素沉着有些随着时间会慢慢消失。

?贴敷疗法存在一定的出水泡留疤、色素沉着的风险。

古时候,贴敷疗法又名发泡疗法,代表貼敷后局部发泡效果更佳,表示寒湿从体表排出,但也相应增加了局部感染和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的风险。但一般现代剂量有所改良,不想发泡的貼敷时间也可以相应缩短,所以发泡的风险也较小。敬请周知。

?若敷药处皮肤有明显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

严禁抓挠,局部灼热明显,可外用湿润烧伤膏涂抹,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医院就诊处理。

?贴敷之后皮肤上中药残留,用毛巾或纸巾擦拭即可。

?贴敷期间忌食水果和冷饮。忌在温度低的空调房里久待。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贴敷当日不宜游泳;不要凉水洗澡,温水洗时不要搓贴敷处,用毛巾吸干水。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最好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药饼贴敷好后不要剧烈运动,以免药物脱落。

?贴敷当天尽量穿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适合操作,并透气。

?其他谨遵医嘱。

治疗时间和疗程

每年三伏天时贴敷3-6次,每次贴敷时间数小时,因人群皮肤敏感不一样,具体时间遵循医嘱,每隔10天敷药一次,3年为一个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有些寒湿偏重的患者甚至贴敷出水泡效果更佳(可能留疤),具体由医生把握。虚寒重的还可以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内外结合加强疗效。

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

伏前加强贴07月06日-07月15日

头伏07月16日-07月25日

中伏07月26日-08月04日

中伏加强贴08月05日-08月14日

末伏08月15日-08月24日

伏后加强贴08月25日-09月03日

具体贴敷时间以开单预约时告知为准,请带上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先挂号后预约开单。

敷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814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