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养生粥,能预防骨质疏松”
“中医秘方根治白发”
......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充斥着这些内容?
面对来路不明的它们!
你是拒绝!还是拒绝!还是拒绝呢!
人们对养生的需求,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但也催生了鱼龙混杂的养生市场。
面对朋友圈的养生信息刷屏!
不要盲目,请选择权威!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盲目养生,伤财又伤身
李女士家住芦淞区,今年28岁,结婚多年却一直没能怀孕。在朋友的推荐下,今年初,她来到小区门口的养生馆调理。经养生馆的医师“诊断”,李女士患有“严重的宫寒”,需要进行艾灸及拔火罐治疗。于是,每隔几天,李女士便会去养生馆“理疗”。
大半年下来,李女士仍未如愿怀孕,反倒感觉自己浑身乏力多汗,身体大不如从前。前段时间,在家人的陪同下,李女士来医院就诊。医生发现,李女士因为过度艾灸及拔火罐等,热迫汗出,导致全身火热耗气,影响了健康。
前段时间,年近七旬的李娭毑为了“进补”,在一家“养生小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买了两盒固元膏。可刚吃完一盒,她就出现头晕、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等症状。
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诊断,李娭毑本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吃固元膏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还会加剧她的肾阴亏损,心火亢盛等症状。
养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资质养生馆横行
养生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不少市民往往难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产品和方法。而一些不法商人则趁机利用一些概念、噱头,忽悠消费者。
在某知名购物网站搜索关键词“养生茶”,发现这些号称有降血压、补肾气、治痛风等功能的中药配方,售价从16元到元不等,价格悬殊。
采访发现,养生市场的乱象不仅在网上可见,在实体店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今,不少没有中医执业资质的美容院、养生馆、或者足疗店,居然为患者号脉诊疗,随意给人扣上“气血两虚、脾胃不和”的帽子,对所有体质不加甄别地进行艾灸、拔火罐等“套餐治疗”。
美容美体机构的服务项目既有传统的面部护理,也有时下最为流行的养生保健项目,如刮痧、推拿按摩等。
利益驱动、市民养生观落后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戴娟介绍,以中药材阿胶为例,由于质量参差不齐,市面上不同阿胶的价格相差可达几十倍,若个别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则可能赚钱暴利。此外,戴娟认为,养生市场之所以乱象丛生,还跟市民落后的养生观有关,很多人盲目相信‘伪养生”知识,缺乏辨别,这在无形中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教你识破养生谎言
1、坚定信念信自己:看到一条养生信息,如果颠覆了认知,不要轻易相信,最好请教专业人士。
2、“左右太过均不行”:有的人过度讲究饮食,一日三餐全是粗粮。实际上,人类的长寿正是因为精粮的出现。粗粮可以吃,但只是因为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需要进行补充。
3、“一动二平过日子”:一动是适当锻炼,二平是平静的内心和平衡的饮食。
4、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不要盲目进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