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自然方法之中国古典音乐疗法

时间:2020/7/25 15:21:46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中医养生自然方法之中国古典音乐疗法

摘要:研究显示音乐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可以起到巨大的影响。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此即音乐的治疗作用,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在我国已有很早的文字记载了。在我们的中医学理论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五音调和搭配犹如一个辨证鲜明的治疗方案,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养生保健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音乐、中医养生、原理、功效

音乐发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的诞生。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五味,正确的享受音乐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在古代宫廷配备乐队和歌者,不纯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而现代音乐治疗的发源地在美国,并先后成立了很多音乐治疗协会和大学专业课程。由于音乐疗法对一些疾病的疗效十分显著,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音乐治疗组织,至此,音乐疗法的发展前景乐观,其必将成为艺术与医学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而出现在各种医疗保健场所,成为一项造福人类的独立学科。

一、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战国时代的公孙尼在《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解释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这就是说,音乐首先感受于人心,而心在中医生理学中又主宰着人的神与志,一曲活泼欢快的乐曲能使人振奋精神,激发情趣;而一首优美雅静的乐谱却让人畅志舒怀,安定情绪,相反,一曲悲哀低沉的哀乐,却能催人泪下,悲切不已。这就是所谓外因通过内因来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因此,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具有康复情志、娱乐养生的意义。中医心理学讲,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达到鼓动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中医音乐疗法”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百病生于气,止于音也”其中这个气不单单是指情绪,其实主要是指五脏的脏气和六腑、奇恒之腑之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脏腑之气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运用五行原理,五音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关系,五音搭配组合,影响失调的人体来调和身体。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治疗的能力。音乐也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牵强的感觉,但是也体现了音乐的医药作用。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的人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音乐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灵魂,使人忘记疲劳与烦恼。一首优美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令人体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得到适当的调整。音乐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引起您和朋友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心灵上的契合。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音乐与美容的结合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完美的养容艺术。

二、中医特色的音乐疗法

在中国,五音可以结合五行。宫音雄伟宽宏,具土之特征,可入五脏中的脾;商音清静、肃穆,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属木,可入肝;徵音属火,可入心;羽音属水,可入肾。五音和五脏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经由五行而彼此产生作用。东方人将所谓恰当的音乐环境归结为——依据体质去选取,如:火型人宜选水乐来减少浮躁的情绪,反之水型人宜听火乐可增强肾功能,木型人处事缺乏决断,可听金乐鼓励自己。民歌就具备养生的功效——如金乐可采用中国西北的传统民谣,木乐可采取西南地区的民歌,水乐可取材自《塞上曲》和《苏武牧羊》,火乐可用江南丝竹乐,《春江花月夜》的部分曲调和土乐相符。还有大家熟悉的黄梅调,通过研究可以促进人的健康。音乐能养生、治病已被中外许多学者公认,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曲调温柔,单色平和,旋律优美动听,能使人忘却烦恼,从而开阔胸襟,促进身心健康。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单疗疾”。《黄帝内经》中“金匮真言论”把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西洋唱名Do、Re、Mi、Sol、La。)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忧、怒、喜、恐)相联系,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吏记》则载有:“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分属五脏,因此音乐可触及人的精神活动。音乐疗法就是使病人处于特定的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调剂身心,调节气血,调理脏腑机能,达到养生和治病的效果。中医学是以五行学说作为基本理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在五行中,相对于土、金、木、火、水。不但五行中相生相克,五脏也存在着相应的相互关系。如肝病,则认为肝病可能传之于脾,因为肝克脾,于是在治疗上注意先实其脾气,以防疾病传变,培土抑木之法调理。如肾虚不能滋养肝阴,称之为水不涵木,用滋水涵木之法治疗。中医的音乐疗法可以根据宫商角徵羽五种中国民族调试音乐的特性和五脏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与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辨证相结合的关系来选择曲目(或称为五音疗法)来进行治疗。

(一)宫

宫(即Do)调式音乐,这类音乐风格典雅雄厚、悠扬舒展、有如“土地”一般宽广厚实,可入脾。“抑郁”的人可在五行顾前想后、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良宵》、《花好月圆》、《光明行》、《红旗颂》等。这些乐曲风格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

(二)商

商(即Re)调式音乐,这类音乐风格凄苍怨慕、高亢激昂,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悲痛”在五行中属“金”,人们在悲不自胜、悲伤痛苦的情况下,应给予婉言引导,多听些商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思乡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信天游》等,能释放心中郁闷,放弃悲痛,振作精神。

(三)角

角(即Mi)调式音乐,此类音乐风格朴直质实构成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旋律,曲调宛转悠扬,热情奔放,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当遇到“挫折”,精神受损是,应听角调式音乐,此类乐曲生机勃勃、清丽俊逸,能使其从悲伤受挫的精神中解脱出来。“愤怒”在五行中属“木”,在愤怒万分,大动肝火或愤怒压抑心头时,也应该听角调式乐曲,达到佐金平木,疏肝理气的作用,如《天上太阳红彤彤》、云南彝族《跑月歌》等。

(四)徵

徵(即Sol)调式音乐,这类音乐风格大多苍凉激昂、轻松活泼,形成欢快愉悦、心旷神怡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性格“暴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干净利落,但爱言过其实,好胜心强,遇事稍有波折极易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平时病情未发作时,应向好的方面引导,听一些徵调音乐,如《新春乐》、《步步高》等,这类乐曲旋律热烈欢快,适合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能使人奋发向上。对于“忧伤”的患者,也可听徵调式音乐,如古琴曲《流水》、《喜洋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春节序曲》等,其旋律轻松愉快,能补心平肺,摆脱忧悉与伤感。

(五)羽

羽(即La)调式音乐,这类音乐风格清澈淳朴,悲戚哀怨,有如高山流水,富于清澈与光彩,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精神上“烦躁”的人,应多听这些羽调式音乐,如《汉宫秋月》、云南民歌《绣荷包》等,能缓和、制约、克制烦躁情绪,延续快乐、欢畅的心境。另外情感上的沮丧在五行中属水,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故深沉、流畅的羽调式乐曲亦适合这类人。如《江河水》、《二泉映月》等,能释放内心的苦痛,重新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三、音乐的养生功效

音乐有治病功效。经常听音乐的人,其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可从内到外得到调整。音乐还能缓解皮肤的衰老,增加人的寿命。为什么音乐可以对人体产生如此大的功效?为什么不同的音乐可以治疗的疾病也有所不同呢?其理论基础到底是怎样的?

(一)振动协调

人体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收缩、肠胃的蠕动和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人患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适当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可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协调,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二)按摩刺激

声波所具有的特殊能量,传入人体后,使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可直接对细胞起到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从而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促进内分泌系统释放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三)宣泄能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对职业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人的身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便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欣赏音乐、歌唱,可以宣泄心理的压力和生理的能量,消除紧张,治疗疾病。

(四)沟通桥梁

疾病往往使人不同程度地与外界交流减少,心理疾病尤为突出。这使人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情绪和精神受到损害。音乐作为一种手段,恰恰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可减少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生阳气与通经络

欣赏音乐可使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气功状态”。适当的音乐,可使人的心境净化,达到较高的入静状态,从而产生阳气,打通经络,实现治疗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

四、现在医学角度的解释

从现代医学的研究角度来看,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实验证实了音乐的治疗作用,详细的解释了音乐用于治疗的作用原理,对于科学的发展中医音乐疗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一)节奏

通过研究已经证实了,节奏强烈的音乐可以刺激脑波以同步的节律产生共鸣,即快速的节奏使得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警觉,而慢拍则能引发平静、冥想的思维状态。研究同样发现,音乐不仅能够快速的改变脑波的活动水平,同时能够帮助大脑提高在自身不同活动水平间自如切换的速度,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为你的大脑带来长足的影响。

(二)呼吸及心率

脑波的变化还能够改变那些受自主神经支配的身体机能,例如:呼吸、心率的改变能够通过音乐实现,也就是说音乐可以随时减慢呼吸以及心率、激活一些放松反应。这就是为什么音乐疗法可以帮助人们抵消与防治长期压力带来的有害影响,大大增加人体的放松程度,促进个体健康。

(三)思维状态

音乐也可以抵御抑郁与焦虑的侵袭,使人保持一种更为积极地心理状态,预防了应激反应对身体造成的巨大伤害。音乐也可以将个体创新性与乐观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增加受益。

(四)其他

音乐还被发现具有降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进一步减少了患上中风以及承担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提高免疫力、缓解肌肉紧张等更多功效。正因为音乐对身体有如此多以及长远的益处,所以很多人将音乐作为了保持与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工具。

五、音乐疗法的一般方法

主要是通过乐曲本身的节奏、旋律,其次是速度、响度、谐调等的不同而疗效各异。根据病情诊断,在辩证施曲的原则指导下,选择适当的乐曲组成音疗处方。一般30日为一疗程,每日2~3次,每次1小时左右,疗程与一次治疗的时间因素有关。音乐治疗室应设置在清雅谧静、绿荫浓郁之处。室内要求舒适美观,陈设典雅,空气对流,并配有调节心理和养神调情的色彩和香花等。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流动的、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心灵状态,它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故产生了以音乐保健医疗为内容的“音乐疗法”,亦称为“音乐养生”或“音乐医疗”。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从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更能体验“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之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748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