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特征 http://m.39.net/pf/a_5898921.html
气血两虚证
名词解释
气血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气血亏虚,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虚劳、眩晕、心悸怔仲、痿证、不寐、月经不调和各种血证中。
病因
多因饮食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或失血耗气所致。
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呼吸气短,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无华,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血崩漏下,舌淡而嫩,脉细弱无力等症。
症情分析
少气懒言,乏力自汗,为脾肺气虚之象;心悸失眠,为血不养心所致,血虚不能充盈脉络,见唇甲淡白,脉细或弱;气血两虚不得上荣于面、舌,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不得外养肌肉致形体瘦弱。
常用中药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甘草。
常见证型
1、心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时自汗,憋闷,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法:补心气养心血。
常用方剂:八珍汤。
2、心肝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慌、多梦健忘、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两胁隐痛、女人月经量少,面舌爪甲淡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肝。
常用方剂:圣愈汤。
3、心脾气血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神疲、头晕健忘、食少腹泻、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心脾。
常用方剂:归脾汤、益寿汤。
常见病
1、虚劳
多因后天失调,久病失养,以致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症见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你,纳谷减少,头晕心悸,形瘦,舌淡苔薄,脉细软,治宜调理脾胃,气血双补,方选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若因气血不足,腠理不密,外邪每易乘虚而袭,症见形瘦神疲,气短心悸,易于感冒,或肢痛麻木。
治宜扶正祛邪。
方选薯蓣丸加减。
2、眩晕
多为思虑过度,脾胃素虚,气血无以上荣头目,脑失所养,症见头晕目眩,稍劳倦则加剧,亚年苍白,口唇指甲无华,神疲乏力,夜寐多梦,纳呆便溏,舌淡脉细。
治宜补养气血,健运中土。
方选归脾汤(《济生方》)或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3、心悸怔仲
多为忧愁思虑,劳伤心脾,气血耗损,血不养心,症见心悸怔仲,健忘失眠,神疲倦怠,纳食不思,舌淡,脉细。
治宜气血双补,心脾同治。
方选归脾汤加朱砂、龙齿等。
4、不寐
可因气血两虚所致,症见多梦易醒,失眠,心悸,头胀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宜益气生血,宁神定志。
方选归脾汤或养心汤(《证治准绳》)加减。
5、痿证
多因邪热伤气耗津,以致阳明生化无权,水谷精微无以灌四旁,润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况且脾胃虚弱常导致肝之藏血不足,肝主筋,肝血不足则无以濡养筋脉而成痿,症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瘦削,饮食减少,神疲乏力,或头晕眼花,身重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
治宜补中益气,养血柔肝。
方选补中益气汤,或加减四物汤(《医学正传》)加减。
6、血证
如便血,多因脾胃虚损,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溢于内所致,症见大便黑如柏油,胃脘胀满不舒,头晕神疲,面色苍白,舌淡,脉细。
治宜益气摄血。
方选归脾汤加减。
预防调护
1、病房要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安静清洁。
2、适当休息,避免劳累。适当休息可以减少气血消耗,有助气血恢复。劳思大过则损伤心脾,耗损气血加重病情。
3、气血亏虚病人,抗病能力较弱,要注意避风寒,慎起居,防止外部侵入使病情加重。
4、气血不足病人在起床或四位起立时,动作不宜过猛,过快则因气血不能及时上供于头,而突然晕例,造成外伤。
转归预后
本证的演化过程中会出现寒热两种不同的转归,一是本证热化,即因血虚而伤阴,出现既有气虚,又有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如心悸,可由心脾气血两虚,演化为心脾气阴两虚,出现心动悸,脉结代等症状;二是本证寒化,即因气虚而伤阳,由脾及肾,表现为脾肾两虚,如浮肿,可由脾胃气血两虚,演化为脾肾两虚的水肿等。
-END-
声明:内容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编辑:半夏
审核:虫哥
往期精选
热邪壅肺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