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抗击新冠肺炎,中医起了很大作用,社会评价积极,让中医人感到自豪和价值。但是这仍难以掩盖中医发展的诸多问题。教育脱节、人才萎缩、执业困难,中医自身亟待喝下几付调理健康的良方。其实中医自己病的很严重1,断层缺位的传统哲学现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完全是移植西方教育体系的产物,课程设置对传统哲学和文化理论基本不涉及。即便作为常识,小学生不学习阴阳五行认识世界的概念,中学生不学习中国古人整体观、天人合一、八纲辩证等哲学观念和方法。中医通识教育缺失,使得小学生并不知道中国文化对中国医学的影响,中医的基本观念、起源,不知道张仲景、张景岳。中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解读限于诸子百家,并不了解中国医学作为自然医学、传统疗法,已经理法方药俱全,不了解中医和神棍郎中的差别。更不知道中国历史当中,中医的艰难发展和辉煌,不知道金元四大家、不知道温病学派。虽然知道《本草纲目》,但可能是因为周杰伦唱过。从小到大,从故事会里听说过扁鹊,从三国演义听说了华佗,如果说接触了什么,就是广告里认识的中成药和保健品,最多加上爷爷奶奶看的养生堂的电视节目,如此而已。总之,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知识体系和中医是格格不入的,更加谈不上激发年轻人对这个领域产生热情。进入大学发现:我的天,这些是啥?不是落后的封建迷信吗?基于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中医,其实在大学之前已经断了思想根基。2,脱离实践的高等教育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历经近50年的发展,中国大陆有2所中医高等院校,其中16所还号称中医药大学。到现在还在追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追着追着,去年发现自己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WDMS)除名了。不但反映出中西两套体系差别巨大,也反映一个道理:学术浮夸终无果,效颦之路多危殆。中医学院学制五年,前四年和西医学院一样上课。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西医学生上课是因为上不了临床,中医基本特征是一门:门槛非常底、坡度非常长的学科。就是说,它是离实践非常近的学科,很快就可以、也必须进入实践状态。“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但是,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完全背离了这个认知。真正适合中医的、寸步不离临床的学习模式完全没有建立,通盘生搬硬套西医模式。中医大学生的基础课40%是西医;专业课呢,0%西医,另外0%课程本身是政治、英语等无关内容。实习之前四年的校园,只有短暂见习,学完是个中医没练过手,西医只懂皮毛的理论菜鸟。如果继续读研究生,对不起,和看病关系更加小,研究生嘛,研究为主。任何一门技术,大学五年应该能掌握并使用,本来特别适合一万小时定律的中医,现在却是恰恰相反。现状是,唯有中医专业,从大学、硕士、博士,读十几年,可能连最简单病都不会治,有些还成了中医的掘墓人,从根本上否认中医理论基础,这就是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作为现代中医教育的主体教育体系,中医学融入大教育、大卫生体系没有错,但是,中医的医、教、研如果完全基于西医模式,那就注定了中医的末日。对中医高等教育的批评之声近年来有增无减。甚至有些中医老前辈评价:医院校培养了一些对中医丧失信心的人才,他们是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来看病的中医。道出的是当今中医教育的重要问题:中医传统优秀教育方法丧失,中医教育模式西化严重。统计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余名骤然减至现在的不足名。如果仅仅在大学里挂上多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挂上60多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牌子,不做传承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就只是换汤不换药。,焦急万分的行业大师焦树德,邓铁涛老中医说:中国几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邓铁涛认为,中医教育的失败就是没有能够解决学生的信心问题。同样,颜德馨老中医也认为,“志不坚,智不达”,没有信心决心没办法学好中医。的确如此,追问根源,文化断层,没有认同,何来信心?裘沛然老中医更加直接,说:“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培养出来的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的。可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已走入歧途。”裘沛然、张琪等名老中医都是一针见血:“问题的根源恐怕不在教师,而在政策导向。”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李今庸老中医明确说,一些人以牺牲牺牲中医临床疗效为代价,来换取对中医药学发展毫无裨益的动物实验结果。李今庸中医规模日益扩大,但是越来越不是中医,伪现代化使她越来越丧失其内涵和生命力。干祖望老中医将其比喻为“蝉蜕”现象,徒有其表,空壳化严重,中医院的医院。时不我待,大师们也正在一个个远去。中医内科如此,中医正骨、针灸等实操性领域更加如此。不少绝活、技能已经失传。4,转变缓慢的执业政策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其中第九条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人,首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专科或中专学历。而该法规定的“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既没有考试所需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也未有部门组织。西医模式的执业医师制度的执行,把地方把民间中医挡在门外,按照这样的思路,相当于断了年轻人通过师承学习中医的路,事实上这些年间,民间中医已经受到很大打击。一直到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开始实施,是中医药行业中里程碑事件,民间中医医师的考核作出了改变。当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办法》。至此,挖断近20年的路接通了。路还不宽,排队的不少。在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中药人员仅占7%。全国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仅有1.85位中医;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仅1.08位中医,而且这些中医并非全用中医的方法治病。每家诊所的中医不足1人。一些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已经找不到中医看病了。实际情况是,在农村边远地区仍然生存着至少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于有作用、有价值却“非法”的状态。他们事实上的存在、身份的尴尬,又给江湖骗子、神棍带来了更大的生存空间。5,期待改变的中医未来中医文化、中医医学的教育、传承、应用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医学、经验医学,传统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弱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统文化进小学、中学课本是非常必要的工程。某种程度上,香港青年的教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基牢牢扎进土壤。中医传承,两条腿走,慢慢起步一条腿是师徒模式传承,应该降低门槛,但是收紧领域,纯中医就用纯中医的方法来管理,好的方向诸如,鼓励更多传承模式中医执业,对传承模式中医职称细化评定标准;限制处方权在中药制剂;限制、打击保健品宣传,保护中医药的严肃性。另一条腿是中医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中西双修,本身应该减小规模,延长周期,让真正有兴趣的人进来,让进来的人学到别处学不到的,更高的本领,让学习中深度结合临床。好的方向其实有,对的事情只缺勇气。比如,压缩规模,大幅缩减现有中医高校招生数,加大政府投入;培养真正的中医,提升教育质量,扩大七年制教育;课程大幅改革,各年级、各学科全部直接对接临床。中医临床,道阻且长,医院招牌几乎都是李鬼,至少可以说医院,而且是实际西医成医院。医疗手段到底是中、是西,实际受到行业政策、经济收入、经营政策、药材市场、医患市场、文化习惯、人才供给等太多因素影响。但是,医院来说,最重要的是规模,是收入。对一个“市场主体”来说,是中、是西,实在是太、太、太不重要了。医院,除了中医应用要求指标在考核上的数字游戏,中医院走中医道路没有内生的动力。中医如果想要在实践中发展,需要从门诊、病房管理、用药和转院管理全部重新规划,重新变革政策导向。在医改还在深水区的今天,我们只能先慢慢等待。(完)
相关文章:
-回顾民国四大名医;
-教育部:除名不代表WHO不承认;
-?学中医?学西医?都有死穴;
-?中医治愈率这么高,为啥就不承认;
-?版权:参考央广网、陈晓明等文章数字;
-?邮箱:51.tcm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