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花费 http://www.wxlianghong.com/
5月19日,是第十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以此为契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及河南省相关实施方案,开展了河南省首届“十佳中医全科医生”的评选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增强中医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下,经过基层推荐、省级评选,最终诞生了“十佳中医全科医生”。他们有的是到基层履职服务的中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有的是深耕基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工作在基层的他们是如何成为“十佳”的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王刚
原阳县大宾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原阳县大宾镇卫生院中医科执业医师王刚,已经在基层工作了5年。5年来,他始终以满腔的热忱工作在医疗第一线。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主动请求在一线岗位上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练习穿脱防护服、隔离衣;每天学习最新的诊疗指南和规范,熟练掌握预检分诊处各项工作流程,确保发热患者得到准确救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做好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刚努力向同行学习先进诊疗经验,积极通过各类平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新的诊疗项目。他吃苦耐劳,白天认真做好诊疗工作,晚上加强业务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年来,王刚保持着周六、周日上班的习惯,尽力为更多的基层患者服务。由于在中医科就诊的老年人特别多,他根据老年人的心态特点,做到操作在手上、暖在人心里,让老年患者接受他、信任他。他不仅关心老年人的健康,还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经常带领科室的医务人员到中小学校义诊,给孩子们讲解预防疾病的知识,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了许多防病知识。
在基层,王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王磊
邓州市桑庄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扶危济困勇于担当
在基层卫生院参加工作以来,王磊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一些疑难杂症患者,由于基层卫生院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条件有限,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此时,正是中医全科医生发挥优势的时候。
新冠肺炎疫情发后,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王磊主动申请到一线工作。在邓州东站的卡点上,认真值守的王磊积极宣传防控知识,为旅客测量体温,逐一登记旅客信息。遇到湖北籍的返乡旅客,他还利用轮岗休息时间,直接将其护送至豫鄂交界处,以缩短停留时间,减少密切接触。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邓州市桑庄镇卫生院需要设置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王磊再次主动申请从邓州东站卡点回到卫生院,在发热门诊承担发热患者的初筛和诊治工作。疫情发生后,连续工作两个多月的王磊,一天也没有休息过。
“作为医生,扶危济困是我的职责,就让自己离危险近一点,让别人离危险远一点。”王磊说,参与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他感到作为一名医生很光荣。
孔四季
汝阳县三屯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用爱心服务每一位患者
从医30余年,孔四季始终秉承救死扶伤、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他出身中医世家,师承国内名老中医,曾多次到省、医院进修学习。
多年来,他凭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在业务上,孔四季运用祖传中药方剂,治疗妇科及男性疾病;自创阑尾炎非手术疗法,效果显著;对顽固性不明原因发热,有独特的中医疗法。
孔四季时常运用中医家传疗法,治疗胸痹、中风、咳嗽等,效果显著;利用针刺、艾灸、针刀等疗法,治疗急性咽喉炎、心肌梗死、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及腰椎病、肩周炎等,疗效显著。
“许多知道我用祖传中医疗法治病,就远道而来就诊。”由于待患者热情、周到,治病疗效好,孔四季在十里八乡收获了良好口碑。
在日常工作中,孔四季坚持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保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爱心、关心、耐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刘文德
方城县四里店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扎根基层30年为群众献出一片心
今年50岁的刘文德,是一位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从年从事农村卫生工作起,他已经连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了30年。
行医30年,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是刘文德的真实写照。为了满足患者诊疗需要,他践行着“扎根基层、妙手仁心”的医者初心。这让他收获了许多荣誉。
多年来,刘文德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乡村医生”“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工作者”“南阳市优秀乡村医生”等。年,获得中医全科医师资格后,刘文德在河南省“人才工程”全科医生特设岗位上工作,是方城县四里店镇卫生院的中医全科医师。
通过不断学习,刘文德在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较大提高,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特色,能熟练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他把中医辨证、西医诊疗技术和全科社区管理相融合,应用到患者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年,他再次通过全科医生特岗招聘考试,毅然离开自己家乡,到偏远的山区四里店镇卫生院工作,决心为当地群众的医疗保健贡献力量。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医生的必修课。”刘文德说,扎根基层是他无怨无悔的选择,他愿意融入基层卫生事业,自觉成为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杜景文
巩义市夹津口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诊疗服务
和许多同龄的订单定向医学生一样,杜景文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顺利完成了心内科、呼吸科、儿科等专科的学习。不同的是,他除学习医学知识外,还积极参与中医适宜项目培训,为服务基层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到定向单位以后,杜景文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情况,去敬老院为老人们体检,随扶贫办公室的同事一起走进贫困户家中进行健康教育。
越接近基层,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越重要。“在贫困户中以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不高,医院免费发放的药品,但是不知道怎么服用,甚至药品过期了也不舍得扔掉。”杜景文说,他逐户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帮老年人检查药品,详细告知他们服用方法,确保他们安全用药。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年初二接到返岗通知后,杜景文就南阳老家返回夹津口镇卫生院,主动申请去公路卡口执勤。从今年2月23日起,他开始负责每天为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开具健康证明,累计服务余人次。
杜景文说,在基层这个舞台上,他将所学的知识适时应用于临床,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张芳卓
新郑市梨河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做合格的基层卫生健康守护者
年高考结束后,本着“守护基层人民健康”的信念,张芳卓成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经过5年的系统学习和临床实践,他毕业后被分配到新郑市梨河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基层卫生服务人员。
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张芳卓如约回到新郑市梨河镇卫生院,以全新的状态,服务基层。
“经过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我比之前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临床常见病、慢性病治疗技巧,以及基层居民健康管理项目。”张芳卓说,回到基层后,他多次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义诊、健康体检等活动,治病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同时,张芳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年2月,他在新郑市第五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中荣获中医临床竞赛优秀奖;年8月,他在心肺复苏技能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年12月,他在郑州市第十六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医临床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一项项荣誉记录着他的努力和付出,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从事中医工作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院号召,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守卡点、筛查疑似病例、值守发热预检分诊点等,张芳卓在干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基层卫生健康守护者。”张芳卓说。
杭山松
卢氏县官道口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力争让每一位就诊患者满意
身为河南省首届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走出大学校园,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这段时间,杭山松用“转变和不断适应转变”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名党员,杭山松在工作中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经常通过看电视新闻、读报纸等方式,关心时事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他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卫生院开展的多项活动。
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后,杭山松每天仍然坚持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从本专业研究新成果中不断汲取新“营养”,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临床上。
在工作中,他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进行;谦虚谨慎,遇到问题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密观察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发展情况。让每一位就诊患者满意,成为他的工作目标。
杭山松深刻认识到,为群众服好务,既是责任又是义务。身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他履行着健康指导员职责,为患者提供体检报告资料、制订干预方案、落实治疗方案、开展科普讲座等;他积极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困难群众提供体检服务,普及慢性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选择了基层,就要服务好基层。”杭山松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修养,以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工作需要。
郜瑞玲
安阳市文峰区甜水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全科医生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是一件幸福的事
作为一名社区医生,郜瑞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她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服务的同时,还在为社区居民制订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方案。
郜瑞玲积极投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她动员“老病号”进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家庭式的医疗服务;她解决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做到让辖区居民“小病在社区”。
辛勤的付出让郜瑞玲收获了许多好评,也让她收获了不少荣誉。年,她荣获“基层好医生”;年,她所在的团队荣获“优秀家庭医生团队”。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郜瑞玲还不断加强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她参加了“全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并在年全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中”荣获“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组”二等奖。
在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疫情期间,身为党员的郜瑞玲主动请缨,把年幼的孩子送给父亲照看,在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连续工作一月有余。在她看来,能用所学知识和技术,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是一件幸福的事。
聂艳玲
郑州市上街区济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全科医生
在基层中医儿科普及舒适化诊疗
中医主治医师聂艳玲是郑州市上街区济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主任,从事医疗工作十几年了。
年从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她,曾于年参加河南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年6月凭借“伏九天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哮喘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医院中医中药进社区培训“师带徒”项目,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王晓燕学习。
年10月,在聂艳玲的带动下,郑州市上街区济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河南中医院建立了“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的关系。
聂艳玲说,以往大家对儿科的印象是“小孩哭,大人躁,就诊环境乱糟糟”,她特别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在基层中医儿科普及舒适化诊疗。
在工作中,聂艳玲碰到家庭困难的患儿,会主动将自家孩子的新衣服拿过来送给患儿家长,让患儿切实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遇到常年咳嗽的患儿,她指导患儿服用中药调理,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针对中医中药在儿科的特色优势,聂艳玲不断创新中医特色疗法。其中,她和团队用“利咽合剂象鼻喷”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运用中药驱蚊香包让儿童在夏日免遭蚊虫叮咬之苦等,深受患儿和家长的欢迎。
酒瑞娟
济源示范区大峪卫生院中医全科医生
我在基层推广中医药
年10月,酒瑞娟结束了在河南中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第一时间回到基层工作。
在工作中,她大力推广中医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工作第一天,院长让我发挥特长,多查房、参加义诊,坚持多坐门诊,让我的中医药专长被更多的患者熟知。”回忆起上班第一天的情形,酒瑞娟仍然记忆犹新。
接下来,酒瑞娟坚持每天查房,通过“望、闻、问、切”观察每一位住院患者的病情,并适时向他们讲授一些中医药知识,并在记事本上草拟治病药方。
对一位疝气术后患者的治疗,增强了酒瑞娟在基层推广中医药的信心。因为常年生活在大山里,这位患者的家庭收入有限,所以选择收费较低的疝气传统手术,没有用疝气补平片。术后,这位患者每天只能90度弯腰走路,每次走路都疼痛难忍,所以她对治疗结果非常不满意。
来到济源示范区大峪卫生院住院后,医疗团队告知这位患者需要休息3个月到半年,才能完全恢复。听到治疗、康复周期长,这位患者当即要求转院。此时,一直在观察这位患者病情的酒瑞娟说:“您让我试试吧!”
随后,酒瑞娟为其辨证施治,为他开了7服中药。“患者服药第一天没有明显变化,第二天就从弯腰行走变成正常行走姿势,高兴地出院了。”酒瑞娟回忆道。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酒瑞娟治病疗效好的故事,很快被群众传开了,她接诊的患者也多起来。
渐渐地,酒瑞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多种疾病,获得大峪镇寺郎腰村民赠送锦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为村民熬制中药,免费发放,得到了好评。酒瑞娟被单位评选为“优秀医生”,被选拔为中医科康复科科长,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现在,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医生,成为乡亲们口中的‘酒先儿’,我挺有成就感。”酒瑞娟说。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官微征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