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是良医,他的医道非常高明,告诉我,他一生替人看病,他自己有把握,没有一次说是用错了药,他有这个把握。
他做过法官,他说做法官判案子,判错了会冤枉人,他说这个他没有把握,很可能也会冤枉人。但是这一生行医给人看病,他说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开错方子的,他有这个自信心。他跟我谈中国医学的目的。中国医学非常发达,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灵枢》这里面所讲的那个道理,是讲医学最重要的目标是讲长寿。根据中国医理,说人的寿命至少要活两百岁,这是正常的。你活不了两百岁,是你自己把你自己身体糟蹋掉了。换句话说,中国医学讲求的是人怎样过一个健康的生活,这个健康顺乎自然。第二个目标在防止疾病,他不是讲你生病,防止,预防,如何能教你在一生当中不生病,高明!这是第二等的。第三等,这是生了病,生了病怎么样来治。所以医生给人家治病,这第三等。第一等,长寿;第二等,不生病;第三等,治病。 治病里头又分三等,第一等的医生一看这个人的形色,听他说话的声音,就知道他是什么病;不用问,一看就明了,这个有道理。好比常常驾车的,我们同学现在都驾车,驾车有经验的,有几十年经验,对于车的性能非常熟悉。你这个车马达一发动,一听声音就知道哪个地方有毛病;这个我们相信,我们确实见过。经验太丰富,一听声音就晓得哪个地方有毛病,这个毛病重不重要,要不要现在修理,还是再过几个月,还是再过两年?都能判断得到。那个高明的大夫给人治病,一看你的颜色,看看你的表情,听听你谈吐说话的声音,就知道你有什么病。而且还能够知道什么?你现在没有病,你再过十年、过二十年之后,你会得什么病。真的就跟那个玩车很内行的人,一听马达的声音就晓得,这个车什么地方有问题,现在不要紧,再过几个月,或者再开多少公里之后,那个地方会出毛病,判断正确!高明的医生是这样的。李老师给我讲,古时候有大夫(他给我说名字,我记不得了,古代的名医),能够看一个人三十年之后你会得什么病,告诉你应该如何预防。你要真相信,真听话,你三十年之后不会得这个病,你懂得预防。你要不相信,笑笑,认为这是开玩笑的,到那个时候之后,你再看看,你是不是得了这个病?这个在行医就是治病,一等的大夫不要问。第二等大夫要问问,「望、闻」,要跟你交谈,要问你。三等,把脉,这第三等的大夫。所以李老师讲,中医把脉在中国医学上是三等,三等治病;把脉是治病的第三等,我们常讲三等三的医生,这个外国没有。中医有效,效果缓慢温和,没有副作用。外国医生,外科手术是很痛快,直截了当,它有副作用。他们研究的理论没有中国这么深,历史没有中国这么长,中国这个医学真的是大学问。现在眼看着也要失传,这众生没福!学中医,那与道德修养关系非常密切,心地清净,真诚、清净、慈悲。没有这个道德修养,这样高深的医理你入不进去,你没有法子领会。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名医都是儒、佛都通,都有相当的涵养。我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去看西医,那个医生都对我讲:你发烧感冒了,只要多喝开水、多休息,抵抗力一好就没病了。他不给我开药,也不给我打针,因为我也很怕打针,所以特别喜欢去看这个医生。但是后来就找不到这样的医生,一定都是能给你多一点的药,能给你多打两针,他一定奉陪到底。所以后来我们自己去理解到医学的重要,其实中国古代读过书的人基本上对养生都有涉猎、都有认识,因为我们现在都不读这些古书,像不读《黄帝内经》,不读这些医药的书,所以没有判断力。 当一个人因为发烧、流鼻涕,感冒流鼻涕、发烧了,请问为什么会流鼻涕?原因在哪?我们要从因上去解决问题,不能从果上解决,果相上绝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因为你有病毒入侵身体,你的身体是一个很精密的仪器,它马上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这些白血球,这些T细胞、杀手细胞都出来了。它针对病毒在抗战,两军相争就会有死伤,我们看古代武打戏,刀子跟刀子敲下去会发出火花,会发热,所以你的头会发热,代表你的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跟病毒打仗,这是一个现象。 再来,流鼻涕是因为病毒跟免疫系统打仗以后留下来的尸体,你看我们身体有伤口会化脓,那个脓都是免疫系统跟病毒、跟细菌的尸体,所以你看到鼻涕应该对它肃然起敬,那是你身体的英雄。结果你现在看到它很烦,看到发烧了,它在奋战,你也很烦,然后就针跟药用下去以后,马上鼻涕也不流了,头也不发烧了,好像好了。其实这个药吃下去以后不止把病毒杀了,身体所有好的细菌也都格杀勿论。所以我们仔细去观察一下,小孩子吃药吃两、三天会觉得脸颊凹下去,人看起来消瘦多了,胃口下降,因为这些药也把肠胃里好的益菌也都破坏掉了。肠胃胃口不好,人又吃不到营养的东西,所以体质怎么样?愈来愈差。 你从症状解决问题就会变得愈来愈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我们看西医是愈开愈多,经济再怎么萧条,哪个行业都很兴盛?医院。而我们中国当医生的态度是什么?会不会病人看完以后对病人说下次再来?不会,会把整个养生的方法教给他,希望他不要再来,这才是一个医生的一种态度跟良知。医院愈开愈多,那代表这样的医学方法并没有办法让人的身体往好的方向去发展。所以诸位朋友,你有看到肾脏病人吃药吃好的,有没有?有没有看糖尿病吃好的?几乎都是愈来愈恶化。所以医学强调快速,副作用特别大,我们要有一种理智,身体搞坏了,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我们应该有耐性、有决心帮它修养好。所以中医强调的要道法自然,慢慢调养回来。鉴于此,我们今天推出一套最长已有年历史的中医养生“四大名著”—《白话国医养生经典套装》,一套书把养生智慧都说尽了。《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千多年来的理论基础。我们所熟知的食疗、保养、针灸等养生之法,都源自于它。不仅是读医生学者必读,带你学会了解自身、顺应节律,疗养自身。像孙俪这样的养身明星枕边书都是它。她常按照时令给自己调整养生方法,例如用艾草泡脚驱寒、在微博里她还给大家推荐儿童推拿按摩的穴位和手法。「黄帝内经」图解“医之始祖”上百种简易疗法帮你找到活得更好的方法。
全书共有十三章,包含了生命的周期、养生的原则、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四季顺养、神奇的针灸等诸多《内经》经典理论。看完后,你便有了关于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例如失眠、晕车、头痛、便秘、感冒和痛经等种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不仅从中医角度解释了原因还教你如何解决,非常实用。▲感冒,中医认为是风邪侵袭人体,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可用中指、拇指指端按揉印堂穴、太阳穴、迎香穴、风池穴,每个穴位按1-2分钟,局部产生酸、胀、麻为宜……而且还纠正了生活常识的误区,比如说忌口,一直以为只是忌辛辣油腻,但看过这本书我才知道中医里忌口分为4种,并且饮食性味各不同。因病忌口肝病忌辛、心病忌咸、尿毒症患者忌高蛋白等....因药忌口中药与食物同出一源,但所含成分不同,其性味与药理作用也就各异;因时忌口春季多湿,忌寒湿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热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冷寒凉之物;因体型忌口壮热之体忌肥肉多糖、咸食之品;阴霾之人忌寒湿之物;湿重之人忌油腻之食等。全书共有幅手绘插图、张示意图,内容通俗易懂,帮助我们读懂这本“医之始祖”。图解「神农本草经」中国人用了五千年的养疗大典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中医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提到: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保养”和”滋补“的方法变得健康,从而达到长寿。书中记载的种草药,至今仍为临床使用。
自古皇帝多短命,而乾隆皇帝的寿命长达89岁,据史料记载,这与他和御医依据书中理论合理安排饮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书中提到了日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寿的食物,比如:生姜、蜂蜜、木耳、黑米等。
《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在那个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不可不说与其常年食用生姜有关。
《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也谈到很多女性美容养颜秘方。如:大枣、蜂蜜、荔枝、枸杞的美容功效。
而《千金方》则是药王孙思邈的著作,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样样齐备,可以说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书里有上千种药方,包含了人体的每一个器官、症状。这本《图解千金方》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你养身该吃什么,随查随用。
图解「千金方」中国医学养生方剂大全余条医学锦囊,一看就懂、随查随用。《图解千金方》精选了《千金方》中实用易行的剂处方。对大分类疾病进行了细分,如妇科、伤寒、胃腑、肾脏等,用白话文详细解读症状与方剂用法,便于我们对症下药。其中有一些方子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每一药方还标注了适用性别和年龄,以及服用后的效果展示,生动易懂。余幅精美的手绘彩色草药图、余幅中药实物照片,就如老中医手把手教你配药一般仔细。编辑特意增加了“医学锦囊”版块,罗列了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能用得上的养生医学小秘诀,例如肾虚、食疗养肺等。▲肾虚小偏方:取小枣7颗、桂圆7颗、莲子14颗、加入少许水煮沸,放凉后汤与食物一起服用。懂得这些药方,不仅仅是解决日常生活的困扰,对个人的阅历见识也有好处。从这套书里,我明白了其实几千年的中医理论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之心。顺时而养、进补适当,方能过的更好。图解「本草纲目」影响世界的东方药学经典《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精选1种实用、有用的药物,是中华医库中的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近期,一些疾病进入了高发期。此时预防疾病和保养身体变得尤为重要,这些疾病在《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
书中记录有助于调理当下常见病的药方0余条,操作简便,实用性高。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如:咳嗽、头痛、失眠、上火等常见病痛,可看书轻松应对。
第三章百病主治
白话图解通俗易懂
市面上的医药巨著由于年代久远,内容繁多,结构复杂,文本晦涩难懂。对于不甚了解中医的入门级读者来说,想要读通、读懂,并为我所用,非常艰难。
原著中的插图为古人手绘,对非专业研究者来说很难辨识。
这套书是白话图解版,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简单易懂的白话文,更有图片插画详解内容,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哪怕您一点儿医学知识都没有,也能学习掌握。
精选各类插图超幅,其中包含0余幅精美手绘彩色草药图,全方位展现品物,极具收藏价值。
更有余幅中药实物照片,以及超过张疗效部位示意图表,图文演示数百种中医简易疗法,便于您轻松识别,随用随查,为您开启看图养生新时代。
短视频:《国医典藏》
相关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