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养生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必备工作,那么如何科学的养生呢?今天教教大家中医养生的六字要诀。
一、“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人的身体变化与四季息息相关,季节也影响着人类气血的运行、机体的变化等。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写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也就是说,在春夏,不要贪凉,以免伤害体内阳气。在秋冬,需要保暖,帮助体内阳气潜藏。
二、“静”:让心安静下来。
其实,嘈杂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还得身心双修,让人安静下来,控制好心境,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让自己脾气稳定。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三、“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平时豁达大度、积德行善的人,往往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时刻保持心情愉悦。心情不好,多运动,忘记烦恼。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减轻压力,还能训练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也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四、“调”:多做深长呼吸
无论是谁,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情况,过度劳累、病邪袭击、仕途不顺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就得学会“调”。《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大家平时可以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五、“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喜欢用食材滋补,调理气血、肝脏、阴阳。一般有三个原则:一是辨证;二为食补;三则补、泻结合。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补肝,甜补脾,苦补心,辛补肺,咸补肾。从颜色论,红补心,白补肺,黄补脾,黑补肾,绿补肝。
六、“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首先要少说话,减少耗气;其次多晒太阳,补充阳气;再者多运动,促进身体气血流通;然后减少熬夜;最后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固神,就要调养七情,控制好情绪,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版权声明:本图片文章查询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