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0/5833930.html
案1罗某,女,34岁。
初诊:双眼白睛上反复发生红色结节性病灶已4年余,长期或间断局部或全身用激素及消炎痛类药未愈。现双眼白睛均有2~3个紫黯隆起结节,触痛明显。不随球结膜移动,伴下肢骨节疼痛,胸闷纳呆、口干。大便偏干,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诊断为前部巩膜炎。
辨证:风湿入侵,血热瘀滞。
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散结。
主方:散风除湿活血汤
处方:鸡血藤、忍冬藤各15g,羌活、独活、防风、当归、赤芍、前胡、苍术、白术、红花、枳壳各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14剂后,症状缓解,随证化裁原方坚持治疗2个月,全身症状改善,眼白睛充血紫肿消退。
按语:方中羌活、独活、防风、前胡散风祛湿;当归、赤芍、鸡血藤、红花活血养血,通络止痛;忍冬藤宣散风热而通络;白术、苍术、枳壳、甘草健脾燥湿,调和诸药,全方共收散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风湿重加海风藤,以疏风除湿,通络止痛。
案2李某,女,54岁。
初诊:1个多月前,右眼红肿剧痛,伴有右偏侧头痛,医院治疗,因头眼剧痛难忍,只好注射吗啡止痛。近1个月来,每小时服1次止痛片。右眼视力0.2,右眼球结膜颞侧深层充血,且有3×3毫米大紫色扁平圆形巩膜结节隆起,触痛剧烈。角膜无光泽,外侧角膜周边有灰白色浸润,水肿。脉弦数。舌色泽,苔净。诊断为巩膜炎。
辨证:热毒郁结,上攻目窍。
治法:养阴清肺,袪风止痛。
主方:养阴清肺汤加味。
处方:生地黄、玄参、蔓荆子各15g,白芷、麦冬各12g,丹皮、炒白芍、浙贝母各10g,薄荷、生甘草各6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7剂后,头眼剧痛已消,充血明显减轻,近日大便干燥。右眼外侧球结膜轻度充血,巩膜结节已消失,角膜水肿和周边部浸润均消失。脉弦,舌质较红,苔薄少津。。
按语: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清肺,增液润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滋生津液;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散结;贝母清热散结;薄荷轻宣肺气;蔓荆子、白芷祛风止痛。共奏养阴清热、袪风止痛之效。若阴虚火旺,可去薄荷,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巩膜结节日久不消,可将白芍易赤芍,并酌加丹皮、郁金等。
案3严某,男孩,18岁。
初诊:左眼发红疼痛、视力减退已27天而就诊。曾用0.25%地噻米松眼药水点眼,雷公藤浸膏片、消炎痛、维生素C、B2内服及局部湿热敷等处理,连继一星期,未见好转。现右眼强度睫状充血,角膜缘外下方球结膜下有结节状紫红色隆起,覆盖其上的球结膜亦有充血水种,与巩膜结节相邻的角膜深层,呈舌状浸润性混浊,类端进入瞳孔领部。瞳孔比左侧略小,光反射较迟钝,视力0.05,病者发育佳良,营养中等,舌质红、苔白糙,脉滑数,手足心热,烦躁,睡眠不良,口渴喜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时流鼻血。诊断为左眼深层巩膜炎、硬化性角膜炎。
辨证:肺心同病,热毒相蒸
治法:泻肺清心,活血散结。
主方:桑白皮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桑白皮、地骨皮、连翘各15g,丹皮、葶苈子、杏仁、牛蒡子、浙贝母各10g,红花、甘草各6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5剂后,睫状充血减退,结节稍平复,角膜混浊略减,自觉疼痛缓解。继服14剂后,视力增至0.3,舌质已红,苔转薄白,大小便正常,睡眠良好。治疗1个月后,巩膜结节变平,角膜舌状浸润退离瞳孔领,视力增至0.5。2个半月后,除角膜周边部遗留深层的瘢痕性混浊外,其他局部及全身症状均告消失。视力0.6。
按语:方中桑白皮清泻肺热;地骨皮助桑白皮以泻肺中火,使肺气清肃下降;加葶苈子、杏仁增强泻肺之力;牛蒡子、连翘、浙贝母清热散结;丹皮、红花活血通络;粳米、甘草养胃和培土生金,以免伤肺气。若畏光流泪加羌活、菊花;头痛眼胀加石决明、夏枯草;口干渴加石膏、芦根;大便干结加大黄。
案4李某某,女,54岁。
初诊:右眼剧痛,伴有头痛一月余。一个多月前,右眼红肿剧痛,伴有右偏侧头痛,医院治疗,诊断为上巩膜炎。因头眼剧痛难忍,故注射吗啡止痛。近一个月来,每小时服一次止痛片。右眼视力0.2,右眼球结膜颞侧深层充血,且有3×3毫米大紫色扁平圆形巩膜结节隆起,触痛剧烈。角膜无光泽,外侧角膜周边有灰白色浸润,水肿。脉弦数。舌色泽,苔净。
辨证:热毒郁结,久而化火。
治法:滋阴清热,祛风止痛。
主方:加减滋阴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玄参、丹参各15g,乳香、没药、知母、黄柏、丹皮、天冬、当归各10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7周后,药后头眼剧痛已消,巩膜充血减轻,。大便溏稀,前方加神曲10g。继服12剂后,巩膜紫红色斑块逐渐消退,渐变为青蓝色调,左眼结膜、前方继服21剂,巩膜已不充血,隆起结节消失。观察1年未再复发。
按语:方中知母、黄柏、丹皮、玄参滋阴降火;熟地黄、当归、天冬滋阴养血;丹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止痛。肺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各15g。
案5李某,女,54岁。
初诊:1个多月前,右眼红肿剧痛,伴有右偏侧头痛,医院治疗,因头眼剧痛难忍,只好注射吗啡止痛。近1个月来,每小时服1次止痛片。右眼视力0.2,右眼球结膜颞侧深层充血,且有3×3毫米大紫色扁平圆形巩膜结节隆起,触痛剧烈。角膜无光泽,外侧角膜周边有灰白色浸润,水肿。脉弦数。舌色泽,苔净。症见发病较急,巩膜呈弥漫性紫红色,或有结节,疼痛拒按,怕光羞明,热泪频流,伴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风热火毒,上攻目窍。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活血。
主方:洗心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连翘各15g,知母、黄芩、黄柏、龙胆、羌活、防风、藁本、柴胡、桔梗、川芎、红花、归尾、苍术、升麻各10g,黄连6g,细辛、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7剂后,头眼剧痛已消,充血明显减轻,右眼外侧球结膜轻度充血,巩膜结节已消失,角膜水肿和周边部浸润均消失。后改用滋阴平肝,养血活血为主,辅以通腑导热以清余热。药用生地黄25g,,夜明砂、当归、白蒺藜、草决明、谷精草各12g,菊花、桑叶、川芎、生大黄各6g。连服7剂,诸证全消。
按语:本方由清热、解毒、祛风、活血诸药组成。方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清热泻火解毒;连翘解毒散结;羌活、防风、细辛、藁本、柴胡、桔梗祛风止痛,疏通经络;川芎、红花、归尾行血散结;苍术、甘草、升麻健脾和胃,培补元气;生地、知母清热养阴,并能防辛温及苦寒药耗阴。全方共奏泻火解毒、活血散结、祛风止痛之功效。本方应用时,去羌活、藁本、细辛,加生石膏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若大便秘结加大黄;头目剧痛加没药、延胡索;角膜边缘出现舌形混浊加桑白皮、石决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