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元用于健康养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养生保健市场有多万从业人员。
从各方面看,中医要彻底放开发展了,作为绝大多数传统的中医人,你肯定是想信心十足、按部就班的埋头苦干了。但是,你不能光埋头苦干,你应该看看发展形势了,你应该感到惶恐了,你应该谋求更新的发展了……
此刻,除了懂中医的在干中医,西医也在学中医干中医,不懂中医的有钱人在百千万的投资中医产业,不懂中医的没钱人也在挤进中医的门找发展机会,连大学里都开起了“中医养生专业”……
前不久,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但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可度,科学有效地培养好中医药人才任重道远,应立足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从眼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制度保障、资源倾斜。比如,各类中医药院校应开门办学,让专业老师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开设第二课堂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又如,学校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和家长参观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开展观摩体验中草药种植活动,等等。强化互动交流,增强学习互鉴,让中医药教育资源更好普及开来,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就能在人们心中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下学习、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种子,切实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
为了防治慢性病,降低居民负担,提高期望寿命,国家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行为和坏境危险因素控制,强化慢性病早筛查和早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根据国家的中医药发展规划,在农村,医院、医院(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临床科室、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为主的农村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供基本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医养结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资活力的意见》,扩大对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五个领域开放,鼓励民间资本、国有企业资本及外资进入。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负责多项内容,包括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等。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养生保健人员可以开展中医健康的状态辨识评估、咨询指导、干预调理、教育等。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调理时可以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砭术、熏洗等中医药技术方法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其他养生保健技术方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曾显示,88.8%的受访者相信中药的疗效。另显示,累计有97.0%的受访者观看中医养生保健节目。
我们可以看到,在乡镇,中医馆已成为群众养生调理和康复治疗的首选场所,呈现出“哪里有中医馆,哪里病人爆满”的景象。
在发达城市,出入中医馆就像出入美容院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风尚。其中既有前来看病的患者,也有身体不适的亚健康人群。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的推动发展,国内每年有大量的中医在全世界开展着中医药的交流发展工作。他们通过考取《国际针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