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虽然白天依旧炎热,但是整体来看气温逐渐转凉,感冒、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夏秋交替之时是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人们在饮食起居方面至少要做到“八忌”,以便顺利度过“多事之秋”。
浓茶和咖啡
秋天容易内热、肝火旺盛,
更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是咽喉肿痛。
这个季节尽量少喝浓茶及咖啡,
因为茶水、咖啡里面的茶碱、咖啡因有利尿的作用,加快人体水分流失,反而加重人的内热、上火症状。
肥甘食品
中医认为,秋季主肺气,肺主辛味。
如果肺气太过,易肝气抑郁、易伤津液。
因此,在饮食方面,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忌吃肥甘食品。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大部分在秋季成熟,
同时也是带最多囊蚴的时节,
这时生吃水生植物易受其感染,
导致肠粘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
油炸食物
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食物。
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
加之脾胃功能较弱,
食用油腻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
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
生姜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
加上生姜辛辣,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水分流失、干燥,所以到了秋季少吃姜。
烧烤
烧烤一般以鸡肉、牛肉、羊肉为原料,
置于明火或微波炉内烧烤。
这些食品性温,进食时需要较多的唾液来参与消化,吃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症状。
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含有大量的热量,
不易于消化,还能阻挡营养的吸收,
秋季养胃,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
辛辣食物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秋季饮食的原则。
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
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
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
养生的关键是习惯,
秋季养生要求人们早睡早起勤锻炼。
中医角度讲“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
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抗御机能得到锻炼,
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疾病的发生。
摘自:人民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