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舌诊望苔质上

时间:2020/10/13 17:53:55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医诊断-舌诊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舌质、舌苔,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信大家对舌诊并不陌生,舌诊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极具特色的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因此舌诊我们单独列为一章来学习。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进行舌诊时应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一般情况下二者反映病变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现象出现,这就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参考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舌诊概述和望舌质的内容,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望舌苔的内容。

第三节望舌苔

(苔质、苔色)

正常舌苔:薄白苔,颗粒均匀,干湿适中。

主要意义:反映邪气性质、深浅,及胃气阴的有无。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由于患者的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所以可以形成不同的病理性的舌苔,所以我们通过望舌苔,可以来诊断胃气的有无以及病邪的性质。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质、望苔色两部分。我们先来看望舌苔的第一部分-望苔质。

苔质是指的舌苔的质地和形态,它主要观察舌苔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和真假等方面的变化。

望苔质包含六个内容,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薄、厚苔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见底苔)。

厚苔—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体(不见底苔)。

反映邪正盛衰及邪气深浅。

薄苔—表证初起,病情轻浅,或内伤病轻未伤胃气。

薄苔首先是有苔,所以是有胃气的,其次,薄苔是正常的舌苔或者接近正常的舌苔,因此即使有病,病情也不重,所以薄苔通常见于表证初起,里证病情轻浅,胃气未伤的病变。

厚苔—里证(内有宿食、痰浊),病情较重。

厚苔首先也有苔,表明有胃气,正气尚充足,其次,厚苔一定是有病变的,而病变一定是来自于邪气,通常与宿食积聚,或痰湿停聚有关,所以厚苔主要见于里证,相对于薄苔而言,厚苔的病情是比较重的。

由薄渐转厚—邪气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病进。

由厚渐转薄—正气胜邪,病退。

由薄突然增厚—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由厚骤然消退—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我们用这两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第一个例子是,病情初起时见薄白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舌苔不断加厚,变成黄厚腻苔,舌苔由薄转厚,说明邪气渐渐的入里化热,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薄白苔(初起)

黄厚腻(化热)

而下面这个例子,舌苔原先见黄厚黏腻苔,邪气较重,湿热比较明显,通过清热化湿治疗之后,舌苔渐渐变薄,接近于正常的薄白苔,说明清热化湿的治疗是有效的,病情在好转。

黄厚粘腻苔

薄白苔

所以厚苔和薄苔,随病情变化而发生转化,由厚转薄,病情是减轻,由薄转厚,病情在加重。

(二)润、燥苔

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糙苔)—苔质粗糙,扪之碍手。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正常;或有病而津液未伤(如风寒、湿浊、食积、瘀血等)。

病变时也可见润苔,那这是什么病呢?什么病不会损伤津液呢?

答案是寒邪和湿邪这一些阴邪引起的寒证或湿证,它不会损伤津液,因而可以见到润苔。

滑苔—水湿内聚,主痰饮、寒湿(或阳虚寒湿、痰饮内生)。

燥苔—主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或津液不能上承(如痰饮、瘀血阻遏阳气)。

糙苔—(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来)热盛伤津之重证。

润苔和燥苔也会随着病情而相互转化:

由润变燥—热盛津伤,或津失输布。(病情加重)

由燥变润—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病情好转)

(三)腻、腐苔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

腻苔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舌苔,尤其是在中国南方。

腻苔是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的一种舌苔,在生活中,看到这种舌苔的人,有很多人就会用牙刷去刷,但是刷不掉,这种舌苔就叫做腻苔。

腐苔—苔质颗粒较粗大,根底松浮,揩之易去,或成片脱落,舌底光滑。

舌苔的颗粒比较粗大,像豆腐渣堆积在舌面上,成片脱落,脱落之后舌体光滑,这种舌苔就是腐苔。

腻苔和腐苔都是舌苔上堆积了很多苔状物,这种苔状物都与湿浊、痰饮、饮食积滞有关。

主要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皆主痰浊、食积。

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阳气被遏。

腐苔—主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在中国南方地区,由于湿气较重,所以腻苔是非常常见的舌苔,由于湿浊,痰饮,饮食积滞这些阴邪堆积在舌面上,本来的颜色应该是白色,阴气重则舌苔质地通常偏厚,而阴邪不会伤津,则舌苔质地是润泽的。

痰饮、湿浊、寒湿见白腻而滑苔;痰热、湿热、暑湿见黄腻而厚苔。脾胃湿热见舌苔粘腻而厚;食积或脾虚湿困见薄腻苔。

今天我们先学到这里,其余三种苔质我们明天再做详细了解,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82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