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难学原来后世的名医大家,都把古

时间:2020/9/24 17:08:11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一、最根本的阴阳,名医大家居然各有理解

关于中医,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医圣张仲景哪个年代,中医达到了颠峰。然而之后的千百年之久,中医的医术,不是在发展,而是在倒退!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中医更是出现断崖式的衰落,治病能力越来越低,甚至社会上曾屡次出现废除中医的呼声。

与中医不断衰落所并行的现象是,中医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并一直持续存在到现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流派之间,有些观点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这不禁让我们怀疑,假如真理具有唯一性的话,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对在哪里,错在哪里,用什么标尺来衡量?

我们有时不得不怀疑,中医理论在千百年的发展中,难免有浅薄的、错误的东西混杂进去。是不是由于我们缺乏甄别的能力,才一股脑地都当做“文化”来继承和传授,形成“米和沙子搅在一起”的半真半假局面,所以,后人才如此难学难懂,反应在医术上,就是不断地退化!

小儿圆推拿,正是在以上的思考下,开始追本溯源,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中医经典著作出发,来独立展开自己的医学研究的。为了避免其它杂学影响我们的研究,我们坚持只把这两本祖师爷级的典籍当做探索古人真实意思的依据,以便不受干扰地找到真相。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谈中医必谈阴阳五行,我们遇到的第一大问题就是,什么是阴阳?翻开黄帝内经,我们发现黄帝内经只给出了阴阳的举例,并没有对阴阳进行明确的定义。直到张景岳,才对阴阳的解释似乎前进了一步,也仍然使人如坠五里云雾。这一发现让我们彻底震惊:原来我们中医口口声声地强调要先辨阴阳,但我们连阴阳究竟是什么,拿什么标尺来衡量判断都不知道,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辨了千百年的阴阳!还有,究竟为什么要先辨阴阳呢?翻遍名医大家的书籍,也没有让人信服的答案!

难道,正是阴阳这个最根本原理的曲解误读,才导致看似“百花齐放”,实则莫衷一是的流派层出不穷,造成中医的发展不断在偏离中医的本源思维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今天如此衰退的局面?

二、开千年先河,对阴阳进行定义

我们认为,中医难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和辨别阴阳!要辨别阴阳,应该先有阴阳的标尺吧,所以,我们认为,就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样,到了必须给阴阳进行定义的时候了!

为此,我们不惧艰难,通过大量的思辨和验证,终于有了自己认为相对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就直接公布“小儿圆推拿对阴阳的定义”:

阴阳,是气的两种对立运动状态。阳,是气向上的运动,是以其所含的能量优势,带动物质一起向上运动。阴,是气向下的运动,是以其所含的物质优势,带动能量一起向下运动,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回收再利用。阴阳的上下运动,是在太阳能量持续提供下所进行的环形运动,在这个运动中,能量和物质时刻发生着化合和分解反应,为生命的孕育、诞生和存续,创造了基本条件。正是由于这种阴阳运动下的化合和分解反应从未停止,地球才不断地进行着演化,直到万物和人类出现。

为什么要如此定义?

我们进行定义的最初灵感,来源于黄帝内经里“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升腾,气腾于天”这句话。这句话,不是既完美体现了“气一元论”的思想,又恰当说明了“气分阴阳”的内涵吗?天气下降,地气升腾,不也恰好说明,阴阳的本意是指气的相反运动状态吗?这样,我们就沿着阴阳是气的相反的运动方式这条思路,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入参悟大自然,继续延伸、推理,才逐步完成了上面的定义。遇到我们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们就完全抛开书本典籍,把身心放到大自然中,寻找逻辑,确立方向。因为,我们认为,医圣张仲景的老师是黄帝内经,如果黄帝内经有老师的话,那一定就是大自然!即使黄帝内经或许可能会有些许错误,但大自然绝不会有错!

到此,我们似乎隐约明白:古人是站在一个更高的时空纬度,更深邃的宇宙视野,来探索生命奥秘的,这与他们想弄清楚自己是怎么来的、怎么存在的,将来是怎么离开的,这种深邃的思考密不可分。他们的研究,既与天体规律相关,也与谁创造了人类的神话有关,反映了在他们的心中,太阳能量到达地球,就是最大的阴阳结合,在此之下,混沌的气开始发生“清气上升为天,浊阴归降为地”的运动,生成了天地,而之后,阴阳的运动继续在天地之间循环,物质和能量之间不断发生着化合、分解运动,从而演化出了万紫千红的生命和我们人类。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这样认为的:生命诞生过程所依赖的规律,必然会深刻地嵌入到生命的体内,成为这个生命继续存续中必须遵从的规律,而这个规律,莫大于阴阳。所以,大自然中有阴阳,人身上更有阴阳,阴阳具有“神明”一样的主宰能力。而作为弱小的人类生命,只有最大限度地顺应这个规律,才能为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争取到更大的可能。

由此可见,当古人以“阴阳”运动的观点来统领中医思想的时候,也就决定了,他们一开始就站在了生命科学的源头,在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由此也可以理解到,阴阳的观点,不只是他们在疾病、健康、长寿上的出发点,而且,也是他们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遵从,大到治理国家和建立社会制度,小到农耕和应对自然灾害,莫不如此。而中医,只是他们这套哲学体系一个方面的集中体现和应用而已。

学中医精品资源汇总中医治疗方法大全认识每一味中药中医养生方法资源汇总中医养生理论资源汇总中药方剂资源汇总食疗药膳资源汇总中医辩证诊断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806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