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气血为本。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
气与血是对双胞胎
中医学认为,气血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们由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脾胃化生而得到补充。气属阳,主动,有温煦机体的作用;血属阴,主静,有濡润周身的作用。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临床上治疗血虚常配合补气药;治疗血行失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果脏腑功能不够协调,气血生成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就会形成气血不足。
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脾胃功能失调。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则食量减少,脾虚则运化无力,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有效利用,使气血的来源得不到保障。
其次,不良生活习惯也能引起气血不足,比如经常熬夜。人在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消耗气血的过程,夜间则通过睡眠把消耗的气血补充回来,是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如果经常熬夜、睡眠过短,气血自然入不敷出。
不爱运动固然不是好习惯,但劳累过度也会耗伤气息。肢体的运动靠气来推动,长年累月的劳作必然伤气,气虚就会逐渐导致血的生成不足,最终气血两亏。另外要注意的是,脑力劳动过度会引起心脾两虚,继而影响气血的正常生成,也会导致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前面说的都是内因,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原因引起本证,即外邪的潜伏。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体表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邪气便进入体内并停留下来,体内的气血就会在和邪气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因此很多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
自测症状辨气血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气血推动作用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
血虚则器官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
以下是判断气血不足的8个表现:
1、观察皮肤是否光泽有弹性一个人如果气血充足,通常都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例如白里透红、没有色斑皱纹、皮肤光滑有光泽,都代表着身体状况良好。相反,皮肤暗淡无光、皱纹色斑多、粗糙都代表着气血不足,这时需要留意补充气血。2、观察手指的状态
看是否气血不足,可以观察手指的指甲是否有半月,如果只有少数指甲有半月形,那应留意是否体内的寒气重、气血不足、精力透支等情况出现。
另外,还可以观察指甲是否平滑有光泽,有没有出现纹路;手指指腹是否饱满有弹性;手部常年冰凉等。可以通过手指状态的观察,看是否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
3、观察牙龈状态
气血不足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牙龈出现萎缩,如果突然觉得平时用餐时经常塞牙缝,就应该注意是否气血不足导致的牙龈萎缩、牙缝变大。
4、观察头发是否柔顺有光泽
头发的状态与肝脏、气血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发质干枯,发黄等问题出现,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脱发问题。
5、观察运动后是否气喘疲惫
气血不足的人在剧烈运动后,经常感觉上气接不到下气,稍作休息后也不能缓解,这时应该注意重视是否气血不足导致的。
6、观察睡眠质量是否良好
一般来说,虽然小孩子的抵抗能力差,但他们气血充足,睡眠质量好,甚少会发生失眠的现象,但一个人如果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就需考虑是否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难以入睡。
7、观察眼睛是否无神疲倦
人们经常所说的“人老珠黄”,一般是指上了年纪之后,眼睛泛黄,同时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也会表现在眼睛上,眼睛会表现出浑浊无神、眼干无力等症状。
8、观察耳朵是否嫩滑有光泽
气血充足的人通过耳朵会表现出光泽、粉嫩饱满的特征,如果看到一个人的耳朵无光泽、皱纹多,这便可能是气血不足惹的祸,需要适量的补气血。
药食并用补气血
针对气血不足,中医有经典的补益方剂。其中,气虚多用四君子汤,方剂组成为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血虚用四物汤,方剂组成为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气血双亏的可以用以上两个方剂组合而成的八珍汤。严重气血不足的还可以在八珍汤基础上再加黄芪和肉桂,就组成了十全大补汤。
如果采取食疗的办法,建议气虚者可以选择黄芪、白扁豆、大枣、山药、百合、莲子、薏米等煮粥;血虚者可以常食当归生姜羊肉汤,做法是以羊肉1斤,当归及生姜各3两煮汤。
另外一个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运动。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舒缓运动,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以及不爱运动的人。
常用的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刺五加、白术、莲子、白扁豆、大枣、甘草等。
常用的补气食品有:牛肉、鸡肉、乳鸽肉、鹌鹑、海参、腐竹及猪、牛、羊肚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