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舟南
中医师,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毕业,对传统功法理论多有研究,擅长运用传统功法配合针灸、中药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致力于研究中医保健服务。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惊蛰已过,万物生发。此时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的特点,使自身的形体、气机、精神情绪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
图片来源包图网
预防疾病
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是此时气候的特点。此时气温虽然不像冬季那么低,但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减衣,要注意防寒保暖,顾护阳气。尤其老年人、小孩及体弱多病者,初春时节要尽量少脱衣、徐脱衣,做到“春捂”。
起居运动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春天谨记早睡早起,固护阳气,晚睡是最伤阳气的行为。
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则强调春季运动的要点:一是运动地点要防风,二是动作要舒展,宜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形神庄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所有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应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损耗人体阳气。
此外,放风筝特别适合当季,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加快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调畅情志
春季与肝相应,五情中的怒属于肝,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往往因为情绪的失调而引发肝气的郁结,容易肝火偏盛,从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因此,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饮食调理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应该减少酸味食物的量,增加甘味食物的量,这样做的目的是养护脾胃。
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对应肝,肝木喜调达舒畅,而酸味食物有收涩的作用,不利于肝阳的生发;同时肝气过旺则会“乘脾”,干扰脾脏的功能。适当食温热食物以壮阳御寒,多食绿色野菜以补充身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包括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等。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弘扬中医文化,传播科学的中医养生观,普及中医药知识,《健康宁波新闻版》推出“中医大讲堂”栏目,定期邀请一位中医专家做客本栏目,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投稿,投稿邮箱jknbx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