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中医诊断及内治法含推荐方剂

时间:2020/10/15 20:19:5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

人类历史上先后产生过六大传统医学体系,分别是古埃及医药学、古希腊罗马医药学、亚述巴比伦医药学、印度医药学、阿拉伯医药学和中医药学。

然而,得到传承和发展且拥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只有三种:中医药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这三种医学受不同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与影响,各自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数千年过后至今依然还焕发着朝气。

在我国,中医认为银屑病的证型较多,但基本证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风湿痹阻证。各证型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临床需灵活掌握运用。血热证

主要见于点滴状或斑块状银屑病进行期

主症:皮损鲜红,新出皮疹不断增多或迅速扩大。

次症:心烦易怒,小便黄,舌质红或降,脉弦滑或数。

相关证型及类证鉴别:血热内蕴证、血热风盛证、风热血燥证。

基本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推荐方剂:犀角地黄汤或凉血解毒汤。

常用中药: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土茯苓、生槐花、紫草、白鲜皮、赤芍等。

血瘀证

主要见于点滴状或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

主症:皮损暗红;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愈。

次症:肌肤甲错,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女性月经色暗,或夹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相关证型及类证鉴别:瘀滞肌肤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肌肤证。

基本治则:活血化瘀解毒。

推荐方剂:活血散瘀汤、桃红四物汤、活血散瘀消银汤。

常用中药:紫草、赤芍、白芍、鸡血藤、牡丹皮、莪术、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白花蛇舌草等。

血燥证

主要见于点滴状或斑块状银屑病退行期及静止期

主症:皮损淡红,鳞屑干燥。

次症:口干咽燥;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脉细或细数。

相关证型及类证鉴别:血虚风燥证。

基本治则:养血润燥解毒。

推荐方剂:养血解毒汤或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赤芍、牡丹皮、防风、白芍等。

热毒炽盛证

主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主症: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大量脱屑,或泛发密集小脓疱。

次症:壮热、畏寒、头痛、口干、便干、溲赤;舌红绛,苔黄腻或苔少;脉弦滑。

相关证型及类证鉴别:火毒炽盛证、毒热炽盛证。

主症: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大量脱屑,或泛发密集小脓

基本治则:泻火解毒。

推荐方剂: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中药:水牛角、生地、玄参、黄连、黄芩、丹皮、赤芍、银花、紫草、旱莲草等。

湿热蕴结证

主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或反向银屑病

主症:皮损好发于掌跖或皱褶部位,局部脓疱,或潮红、浸渍、糜烂,自觉瘙痒。

次症:可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相关证型及类证鉴别:湿毒蕴阻证。

基本治则:清热利湿解毒。

推荐方剂: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中药:金银花、川萆薢、丹皮、黄柏、赤芍、土茯苓、鱼腥草、蒲公英、生地、玄参等。

风湿痹阻证

主要见于关节病型银屑病

主症:关节红肿热痛,或晨僵、变形、活动功能障碍,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严重者膝、踝、脊柱等大关节亦可受累,皮肤红斑、丘疹、鳞屑。

次症:瘙痒;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相关证型及类证鉴别:风湿阻络证、风湿寒痹证。

基本治则:祛风燥湿,清热通络。

推荐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中药:独活、羌活、桑寄生、杜仲、川牛膝、秦艽、忍冬藤、鸡血藤、桑枝、土茯苓、防风、川芎、当归、赤芍等。

中医认为银屑病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多属血分热毒炽盛,壅于肌表。病久营血亏耗,血行不畅,变生瘀血,或致生风化燥,肌肤失养。

伏邪于络为银屑病发病的基础:伏邪主要指先天、外感、内生、转化等邪气。银屑病未发时伏邪藏匿于脉络,随着伏邪不断积聚或正气的变化,正邪相对平衡被打破,正气无力对抗和抑制伏邪,伏邪乘势而发,从而导致银屑病。

本篇文字仅供参考如需用药咨询医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jzdf/828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