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药膳夏至节气养生药膳ld

时间:2020/8/2 14:23:13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治才最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夏至,阳盛于外,宜补阳散寒

今日5时44分

迎来夏至节气

伴着炙热的朝阳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到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每年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黑夜则最短),而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直到北极圈以内,白昼成为24小时。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夏至日这一天强盛到极点,盛极必衰,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

1夏至节气养生重点

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中医十分注重节气致病与养生。24节气中尤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节气最为重要。唐代权德舆的《夏至日作》言:“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6月21日为夏至日,《礼记》记载“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至此,时序已进入仲夏、盛夏,这一时段也属于运气理论的“三之气”范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运气学说分析,今夏容易出现脾胃、肝胆、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胃口差、浮肿、耳鸣、头晕、血压波动大、失眠等。再加上江南地区正逢梅雨季节,人们常感到疲劳、没力气、四肢沉重、胃口不好、口中发黏,大便不爽或黏马桶;

有的人湿疹、脚气又开始反复了,伸舌头一看,舌苔很厚;

还有部分人出现黄厚苔、小便偏黄,痤疮又起来了,女性朋友的黄带也会增多,甚至身热烦躁,出现湿邪日久化热。

而暑气夹杂湿气,更不容易去除,所以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生活环境要清凉

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

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多喝水,防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温水洗澡

温水冲澡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此时节,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

夏至时节的饮食习俗

饮食作为节气习俗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夏至这天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因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而流传下来。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江南食俗,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3夏至时节,养生药膳有标准

夏至时北方炎热,此时北方饮食应以健脾助运,消食导滞的食物为主,益脾饼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之效。夏至南方炎热多汗,往往表虚不固,饮食应以补气养阴,祛热解暑的食物为主。

中国药膳研究会《夏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标准发布之食养药膳方

1益脾饼(北方)

1.1食药物质

大枣5克,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鸡内金(炒)5克,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干姜3克,以四川、广东、广西、湖北、贵州、福建产地者为佳。

1.2主料

面粉克。

1.3辅料

南瓜15克,鸡蛋一枚。

1.4调料

木糖醇适量。

1.5制作方法

1)南瓜蒸熟制瓜茸。

2)将大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留水及枣肉,弃去枣核。

3)将干姜、鸡内金打粉,同枣肉捣如泥,拌入大枣水及南瓜茸、鸡蛋、木糖醇及面粉,和成面团。

4)作小饼,常规烘焙至焦黄酥脆,当点心食用。

1.6功效

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1.7适用人群

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腹泻,神疲乏力等症状者,老幼皆宜。

1.8禁忌人群

无。

2黄杞拌凉面(南方)

2.1食药物质

枸杞子6克,以宁夏、甘肃产地者为佳。

黄精5克,以河北、内蒙古、陕西产地者为佳。

2.2主料

面粉克。

2.3辅料

香菇5克。

2.4调料

香油、醋、盐、葱、姜、蒜丝、芝麻酱、麻油各适量。

2.5制作方法

1)将香菇洗净,和黄精、枸杞子一起煮熟备用。

2)将面粉揉团,擀面或拉面成细条状,与香菇、黄精、枸杞放入汤汁开水锅中,不停搅拌,煮5分钟,加入少许冷水,继续搅拌,反复多次,关火捞出面条,放入凉水中。

3)将面条捞入碗中,加香菇,倒入芝麻酱、麻油搅拌,加入少许葱、姜、蒜丝,倒入少许香油、醋、盐调味拌匀。

4)将面汤浇入碗中稀释食用。

2.6功效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2.7适用人群

适宜于夏天汗多不止,白天为甚,口渴烦热,体倦嗜卧者。

2.8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不耐受凉面、气机上逆、胃有寒湿者。

(节选自中国药膳研究会《夏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标准)

年4月30日,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药膳团体标准《夏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夏季养生药膳的制订以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中医理念为原则。节气的阴阳属性与人体相互交感,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人体必须与之相应来进行全方位调整,饮食就是进行阴阳平衡的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或相关书籍,文章中已有说明,本文只做交流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需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标准化

《中式药膳技术操作规范通则》标准项目提案通过立项评审

节气药膳

芒种节气养生药膳

重磅!中国药膳研究会夏季节气养生药膳标准发布

前沿,首个春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发布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jzdf/753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