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拿什么来拯救新冠感染之六经辨证体系

时间:2021/8/31 12:26:06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如何防止复发 http://m.39.net/news/a_5892300.html

新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辨治思考之-依靠六经辨证

前面根据中医临证思维特点,并结合了一些文献,聊了关于从阴阳辨证来认识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阴阳辨证是总纲,我个人认为掌握好阴阳辨证已经非常可以了,但是任何一种疾病都是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欲进一步深入研究或者提高临床疗效,则就要去寻找或者创立一种最佳的辨证体系。中医辨证体系很多,每一种辨证体系应该都有他最佳的适应疾病。新冠感染病人到底适合或者应该使用哪一种辨证体系仍然没有确定性答案,当然也很有可能通过大量的医案和文献梳理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辨证体系。今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可以治疗瘟疫的辨证体系。

01—伤寒具有传染性

六经辨证体系主要体现在《伤寒论》中,那么我们先回头来看伤寒病是否就是传染病,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素问·热论》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广义的伤寒。在《难经》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这里的伤寒就是狭义上的伤寒。这是否有传染性仍然不明。《伤寒论》所称的伤寒究竟能否包括多种热性传染病(或多种热性流行病)。

我再来回顾张仲景《伤寒论》序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这一点来看,10年内一种相似的疾病就是伤寒导致50%人死亡,这就是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曹植在《说疫气》一文种记载“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殆,或覆族而丧”这也提示当年东汉末年有传染病大流行和死亡风险高的状况。

另外伤寒的主要症候就是发热,古人认为伤寒是会流行的,《千金方》引《小品方》说“伤寒,雅士之称,云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肘后备急方》云:“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外台秘要》许仁则谓天行病“此病方家呼为伤寒,而所以为外感之总称者”。可知在晋、唐以前,伤寒和“天行”“时行”“外感”是同类异名的,而“天行”“时行”“外感”就是属于当前的传染病。

02—流行性出血热与伤寒传变和治疗相似

不少学者认为伤寒传变过程与流行性出血热相似,也有研究应用伤寒六经辨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效果显著。杨麦清等研究发现,流行性出血热高峰在11-12月份,患者发热表实证属多,以辛温解表,易于退热,观察了77例,发热期47例,有恶寒及寒热往来36例,其中太、少阳合病18例,少阳证18例。我们在发热期使用辛温之品,尚未见有伤阴耗津之弊,且退热较用辛凉之品效著。经治疗全愈或恢复期出院76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3%。住院日数平均19天。临床症状消失平均7.8天,尿素氮恢复正常平均10.6天。在这些病人种,大结胸症11例(大陷胸丸);小结胸证21例(小陷胸汤);蓄血证48例(桃核承气汤);少阳兼阳明症18例(大柴胡汤);阳明腑证(燥实)4例(调胃承气汤);阳明腑证(痞满)2例用小承气汤;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4例用大承气汤;悬饮证2例:证见心下痞硬而胀满,咳引胸胁痛、干呕短气、头痕微汗出,不恶寒、脉沉弦。予十枣汤。少阳证18例用小柴胡汤;少阳兼太阳证18例(柴胡桂枝汤);寒实结胸证2例(三物白散)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伤寒就是一种传染病。

03—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那么目前治疗伤寒方法最受推崇的就是《伤寒论》记载的方法,其主要是按六经辨证,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当然六经包含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三阳经的传变多由太阳开始,或传入少阳,或传入阳明。在正虚邪盛机体的抵抗力不足时,也可以传入三阴。三阴病多由太阴开始,然后传入少阴、厥阴。我们从上文中有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方案中可以看出,六经辨证有效。

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

辨六经病的目的是辨病之所在,简言之,就是辨别“病所”,这是《伤寒论》辨病理论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正如章炳麟在《伤寒论今释》序中所说“疗病者,以病所为依据者也,得其病所,则治不至于逆,随其所在而导之可矣。”事实的确如此,不论外感病、内伤病,不论哪一科哪一种病,只要出现某经主证,就可确诊为某经病,而随经出治,常可获得预期疗效。

当然这个六经的含义非常有争议,可能包括了经络、六气、脏腑、八纲、症候群、疾病反应等等。不管怎样,熟知《伤寒论》辨证后,我坚信通过辨识六经进而辨识经方方证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04—新冠病毒感染,随证治之

有研究表明,有83%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了发热,82%有咳嗽症状,31%气短,这三者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相比之下,其他的一些疾病特征则相对比较少见占比不超过10%,包括肌肉痛、头痛、眩晕、胸痛和腹泻。在胸部影像学上,75%的患者出现了双肺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多叶段的高密度小斑片影和磨玻璃阴影,17%的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状,1例患者病程中出现气胸。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一方面绝大部分患者的感染相关指标升高,另一方面机体呈现消耗性状态,98%的患者出现血清白蛋白降低,35%的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往往病情重预后差。淋巴细胞损伤可能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尤为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jzdf/1153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