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万家白露至健康养生小知识你需

时间:2021/12/30 13:38:2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日夜温差渐大,早晚不注意保暖或饮食不当会容易受风寒湿邪所累,引发感冒、腹痛、腹泻等病症。今天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了解一下白露时节应该如何防病养生。

自夏至节气一阴生(阴在天气即为寒),暑热中便一点点萌生了寒气,只是那时的寒气还远在高高的天上,地面的我们正在饱受夏天暑湿正气的熏蒸,根本感觉不到;三伏之际,即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所以地面上暑热难耐,此时也是立秋节气前后;然后金气继续敛降,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潜伏入地面以下。这就是处暑和白露节气,暑热渐退,凉意渐浓;直到秋分节气到来,地面上下的热气才处于平衡状态。

白露衣着要领

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讲究。这是在说,天气将逐渐变凉,日常穿衣服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体了,需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物,以防着凉感冒。因此,老百姓们最好能够及时加衣。同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寒大多是从脚开始的。

白露起居要领

俗话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节气过后,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摄氏度,但日夜温差较大,夜晚气温较低,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基冒,重则易染肺疾。因此,夜间睡觉最好不要再开着空调,也不能袒胸露背,一定要注意做好腹部、关节等处的保暖工作,不要使四肢受寒邪侵犯。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保护好肚脐。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很敏感,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白露养生饮食要领

中医认为白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肺为娇脏,易被秋燥所伤,使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此时养生应当以养肥润燥为主,日常饮食宜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以及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子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而梨、苹果、葡萄、橘、柚、柿子、龙眼等也都是秋季适合吃的水果。

并且要少吃辣哦,因为辣的需要更多的津液,会加剧秋燥。要多吃滋润之品,比如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等;也可以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沙参、西洋参、杏仁等;最合适的饮料是石榴汁、甘蔗汁、乌梅白糖汤、酸梅汤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白露锻炼要领

白露时节属秋季,与肺气相通,这个时节是锻炼肺功能的好时机,可多做深呼吸,适当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慢跑、爬山、羽毛球等,以微微出汗但不疲倦为度,有利于身体气血调畅。不过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因人而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以爬山、太极、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为主,要量力而行。

白露预防要领

在这个节气中,最主要的是燥气。这股燥会影响到我们的皮肤和鼻腔。如果不注意,燥气与人体内潜伏的邪气遥相呼应,鼻咽部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疾病都比较高发,在工作、学习、出行和饮食方面都应该注意调养,特别是有呼吸系统疾病史的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明显症状。因此,在这个时节,患有慢性咳嗽的人也最容易加重咳嗽,最好的预防措施除了食补之外,就是要避免过敏性的接触,避免接触花粉之类的过敏原。另外,秋季要早早睡觉,不能再像夏天那样十一二点才上床了。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zyys/124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