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12月21日23时59分
我们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来源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习俗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的差异。我国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北方地区则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有俗语说:“冬至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冬至养生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气候特征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恰逢传统节日,城关区属各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华美实验学校弘扬传统文化冬至日活动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冬至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古人就利用“九九消寒图”来计算时间和天气变化。华美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冬至即将来临之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迎冬至活动。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笔画为“九”的九个汉字,自制属于自己的九九消寒图。以梅花为例,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过一天就画上一瓣,画完九瓣,一朵梅花即可完成。八十一天后,九朵梅花完成,春天就到来了。永昌路幼儿园开展冬至主题活动
为了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了解冬至的风俗习惯,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城关区永昌路幼儿园开展了“传承经典文化品味冬至温情”主题活动。活动前期,老师们通过ppt、视频、儿歌、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幼儿讲述了关于“冬至”这个传统节气的由来、习俗。全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冬至活动。小班进行了诵读经典的活动,稚气的琅琅童声,传唱着冬至流传千年的习俗,让小班的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冬至认识,让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孩子们的内心之中。中班小朋友以彩塑为主题,开展了彩泥制作饺子的活动,孩子们围坐一起,忙的不易乐乎,用自己的小手制作出一个个俏皮可爱、活灵活现的饺子,看的人眼花缭乱。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则是用自己的小手剪出了好看的窗花,用五彩的画笔画出了好吃的饺子、梅花、雪人,尽情的表达着自己对冬至的认识,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供稿丨行办、华侨教育集团华美实验学校、永昌路幼儿园
点个和
给小编一个鼓励吧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