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李可老中医在澳洲的演讲稿,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
导读中医泰斗邓铁涛所言:“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中医便腾飞!
李可先生是中医之脊梁!”晚年的李老致力于弘扬和复兴中医学,本文为李老澳洲讲演稿,发人肺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
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的老师,50多年来奔走于乡土为民解危治病;他曾治愈十几万例重症患者,其医院宣判死刑的绝症患者,逆转阴阳起死回生。他,就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李可教授。
谙熟药性权衡剂量方可提高疗效
中医看病,主要是诊脉、辨证、用方。方由药组成,谙熟药性是前提。谙熟药性只背熟大学课本《中药学》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掌握一味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力求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用好它。
谙熟药性——气虚下陷用黄芪
比如黄芪,生于中国北方,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其根体极松,孔道多而大,下吸地下黄泉之水,上滋苗叶。
其皮色紫黑,紫可入心补心气;黑可入肾补肾气;气温与肝气相投,故可入肝补肝气;其肉色黄,味甘,入脾,大补脾气而生肺金之气,且诸气皆统于肺,肺行呼吸,是为诸气之总司令,所以说黄芪于人身诸气皆补。
我在临床中,不管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凡见气虚下陷者,皆重用黄芪,疗效很好。比如我曾治疗一40岁男性糖尿病,极其瘦弱,全身一点气力也没有,走路稍快即气喘吁吁,胸闷气短,两寸根本无脉,关尺脉微弱,稍微能摸着一点,证属大气下陷。
令其每日服黄芪30g,连续服了两个多月,人也有了精神,体重也增加了,化验血糖尿糖皆恢复正常。只是服药后出现口干口苦,知服黄芪造成了内热,遂加知母30g同服,又服了一个月,一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权衡剂量——药用足量方取效
辨证准确,谙熟药性,选对药方,还不够,有时还得用足量,才能取得疗效。
年曾接诊过另一例37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医院住院20余日,西医以降糖片、胰岛素之类药品治疗,中医则按消渴证与服滋阴养津中药,口渴虽止,但身体异常消瘦困乏,血糖虽减,但还是时有起伏,小便比常人多数倍。
诊其脉极沉细弱,舌苔中心剥落一片,且有干燥裂纹,饮食精神不振,小便时可嗅出糖气与烂苹果味。根据脉证诊为气虚下陷,津液不升,遂处方:
黄芪30g,升麻6g,以升津液,佐以山药30g,生地30g,元参20g,麦冬20g以滋阴;并用川萆薢15g以固小便。药进4剂,丝毫无效。
思之再三才恍然大悟:
此人脾气不足,失掉统摄糖质能力,故随津流出,黄芪量小殊难奏功,再之前医已服过许多滋阴养津药,脾已为水湿浸泡而壅遏,脾之不运必有瘀血水湿互阻,气不返而津不升,故口干不欲饮,法当用黄芪大补脾气,兼以活血化瘀并固肾关,遂又处方:
生黄芪90g,升麻6g升津补脾,桃仁10g,红花10g,血竭3g(为末冲服),郁金10g活血化瘀;苍术10g燥湿引入脾经,川萆薢10g利湿而固小便。
此药连服两剂,血糖减少,尿量亦减。后每诊皆加黄芪30g,余药不变,渐加黄芪至每剂g时,小便已近常人,尿中已无烂苹果味与糖气,化验尿中已无糖,血糖亦恢复正常。
遂又将黄芪逐渐减少而服之,以善其后,到减至90g时停药观察,一年后亦未反复,此病治疗1个多月,服黄芪g多,始收全功。
急危重症,需要大剂量用药
治疗急危重症,需要大剂量用药。年10月6日,我医院治过一个心肾衰竭的病人,当天下午6时忽然不能说话,以手指比划心脏,示意此处极端痛苦,不能平卧,呼吸难以继续。
面色晦暗,口唇指甲青紫,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汗出如油,舌红光无苔,脉浮虚大而数(次/分),血压已测不出,气息奄奄,证属阳脱阴竭,危在倾刻,速予李可老师的“破格救心汤”:
附子、山萸肉、干姜、炙甘草、红参(另煎浓汁对服)、生龙牡粉、麝香,因病势危急,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
8时许,病势未转,二剂时附子加量,病情稍稳定。11时又服第三剂,附子又加量,病势开始趋缓,至次日清晨6时,口唇指甲青紫已退,四肢转温,还不能坐起说话,脉亦变缓(90次/分),血压/70mmHg,调理1个星期后出院。
使用破格救心汤的关键是附子要重用,这个病人附子用至g时,才转危为安。大家知道,因为附子毒性大,不敢用,我在临证中常用大剂量附子抢救危重病人,其毒性正是起死回生的药效之所在。
一味药治病,剂量就得大
谙熟药性,治病时有时不用方剂,只用一味药也能治好病,甚至收到奇效。当然,用一味药治病,剂量就得大。下面举一些我治过的例子。
★心慌——甘草60g
有一60岁男性患者,一连好几天心跳心慌,头上出汗,身上无汗,严重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诊其寸脉大而实,余脉皆正常。此为脱症,时间长了也危险。我用甘草60g,先熬了喝,又再泡着喝,一剂即愈。此即“甘以缓之”也。
★脾虚失眠——白术60g
有一位20多岁妇女,产后失眠已3个月,严重到通宵不眠,遍服中西药无效,疲惫不堪,痛苦异常,奶水也没有了。我诊其脾胃脉沉弱,显然是脾虚胃弱所致。
前医根据《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用半夏秫米汤也没效。我开了白术60g令其煎服,当天即能睡3~4个小时,连服10天后,已能睡7~8个小时,饮食也增加了,奶水也有了。此因土主镇静,土气不足亦睡不着,非大补脾土难以奏功。
★劳病“痹证”——生地g
有一40来岁男子,很瘦,全身疼痛,吃什么药都没效。诊其脉大而空(血少),《金匮要略》说: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此为劳病,我令其每天用生地g,煎水服之,服了近半个月才不疼了。瘦人多火,此人是血不足的“痹证”,用大剂生地滋阴(补血)降火就不痹了。《神农本草经》说生地“除痹”,除的就是这种“痹”,不是什么痹都除。
★尿血——g甘草梢
有一个10来岁小儿患尿血1年多,瘦弱不堪,尿黄赤疼痛,尿到石地板上都染上黄赤色,难以清洗掉。前医开的都是导赤散、八正散等利尿止血药均无效。
我给他开了g甘草梢,让分四五次煎服,服了第一煎尿就变白色了,药尽病愈。甘草梢清火解毒,又能利尿,不须引经药,以梢导梢,服后药力一下子就到了膀胱,杂药乱投反而无效。
我举以上这些例子,主要是想说明,作为中医,一定要知道光按照教科书或药典上规定的剂量用药,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急危重症,必须用大剂量才能提高疗效。
★肺癌咯血——仙鹤草g
像肺癌晚期病人一口一口地咯血,我常在辨证方中加入仙鹤草g,三五剂药就能止住咯血,不咯血了,病情好转,病人也增加了用中药的信心,有的竟神奇般地治愈了,有的延长了寿命。
这些大剂量用药是我个人在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不能照搬,辨证不准确,大剂量用药就会出差错。
权衡剂量——有时量小是取效关键
当然,也有的病,大剂量用药没作用,反而小剂量用药才有效。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例如“梅核气”,即咽喉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我按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用
白芥子1.5g,桔梗2g,甘草1.5g,硼砂1g,陈皮6g,乌梅9g,
利咽豁痰,剂量虽小,每每取效。因为中医有句话,叫“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思是治上焦的病用药像羽毛一样轻,才能取得疗效。
★春天感冒——微辛轻解法
又如春天感冒,头微痛、鼻塞、咳嗽、微热、恶风,此为风伤卫之轻证,需用《时病论》的微辛轻解法,即用
苏梗5g,薄荷3g以轻宣肺气;牛蒡子5g,桔梗5g,以解太阴之表;栝楼壳6g,橘红3g,
以畅肺经之气,常是一二剂收功,倘用麻桂羌防辛温解表,则药过病所,不仅病不得愈,反而造成表虚汗出,腠里疏松,留下稍受风寒即感冒的毛病。
总之,剂量大小一定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该大则大,该小则小,不可一概而论。
辨证论治要谨守中医思维
中医看病,一定要用中医的思维去审因论治、组方遣药,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决不能受西医思维、西医病理药理的影响,否则就会不自觉地脱离中医轨道,治疗上失去中医特色并降低疗效。
麻黄汤治疗高血压暴盲
年我随李可老师诊治一37岁农妇,她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
李师见此妇禀赋素壮,又见寒战无汗,判为表实,遂与麻黄汤1剂令服。
次日诊之,其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0ml,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g,调整一段终于复明,视力:右0.8,左1.2,病愈一年后随访,血压一直稳定。
麻黄、桂枝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病用药禁区,几乎成了每中医的常识,而李师却用麻黄汤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怪事?其实不怪,李师之所以成功治愈此病,就是因为他未受现代药理的束缚,而是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本案病因病机的,
即: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毛孔)闭塞,寒邪郁结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故用麻汤发汗,随着汗出,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眼底之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
可见中医汗法之奥妙,并不单在一个“汗”字,通过发汗还可以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从而消除出血、充血之水肿,若按现代西医的病理药理揣测中医的病理病机,常是驴唇不对马嘴,何能取效?
中医思维忌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按照中医思维去治病,最忌讳的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去年我接诊了一个男性病人,他33岁,但从23岁时开始看病,整整看了10年,花完了他所有积蓄数万元,吃了几千剂药,来诊时已是瘦弱不堪,吃饭只能喝一小碗稀饭,睡觉只能睡一个多小时,他几乎要绝望了。
他是什么病呢?就是全身极度怕冷,到处疼痛,手脚冰凉,夏天大热天还穿着羊毛衫,喝水几乎要喝滚烫的水,一点凉水都不能喝,看到别人用冷水他就吓得赶紧跑掉。
面色青黄,口唇紫黑,舌苔白,中间稍有点黄,舌质红,嘴里酸甜苦等各种滋味都有,二便不畅,小便时痛,医院始终也未诊断出什么病。
我诊其脉弦数,断为湿热郁阻,用
扁蓄、瞿麦、栀子、滑石粉、车前子、灯芯、竹叶、甘草梢、大黄、芒硝等清热利湿,
5剂后诸症好转,40剂后,10年痼疾竟豁然而愈。
回过来再看他10年来所服中药,无非是见他怕冷,就开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可是他越服越怕冷,我在方中未用一剂热性药,现在他已不怕冷了,冷水也能喝了;
一见他食欲差,就开焦山楂、炒麦芽、神曲等消食开胃的药,可他越服越不想吃饭,我在方中一味开胃的药都没有,他现在能吃饭了,一顿饭吃两大碗面条还觉得不够;
一见他失眠,就开炒枣仁、远志、柏子仁、龙骨、牡蛎等养血安神的药,但越吃越睡不着觉,我在方中未用一味养血安神的药,他现在每天晚上能睡7~8个小时,等等。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是谨守病因病机,才能取得疗效。
医圣张仲景所说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就是中医看病的十二字真言,不管疾病有千种万种,疾病谱如何增加,我们按照这十二字真言去做,就可以一通百通,以不变应万病,取得疗效,甚至破解世界医学难题。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转自岐伯有道
本号所发布的资料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纠。
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刘力红
我们也会有大气下陷的情况-罗大伦
关于我的《医学理念》的争论-潘德孚
女人哭吧不是罪-何裕民
养肾补肾的方法-董洪涛
养生应该从何入手-路志正
为何名医未用奇方而有奇效
《金匮要略》里那些陌生的药物
孕妇生病能不能用药-董洪涛
从科学的角度入门中医
药行旧事——我跟师傅学中药(四)药行旧事-听老药工讲过去的事情(3)
药行旧事-听老药工讲过去的事情(2)
药行旧事——我跟师傅学中药(一)
大黄妙法:怎样用大黄“补”……
“辨证论治”极有可能是一条弯路
了解你身体的大格局-李辛
我给母亲治骨刺-罗大伦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
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韩启德院士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神医”跟随-梁冬
修道者如何延寿-陈全林
为什么女人胖在腰部-殷浩然
杂谈经方的来历-罗大伦
艾灸加点姜,效果直接翻一倍!太神了~
《琅琊榜》梅长苏之死谈寒凉之症
哈佛教授实证-身体状况竟随心念改变
《医林改错》临证录-治瘀大法
治疗“蛇盘腰”民间中医绝技!(收藏备用)
论“灸误”-艾灸的误治后果
李可固本培元散-治诸虚百损
甘肃原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设计的20个单验方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曹青山
中医治好了她的产后深静脉血栓
医生得癌拒绝化疗.多活30年.无偿公开5个抗癌秘方
吴锡铭自治白血病的故事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经方治失眠大全集
女子一生最重要的4点养生法则-沈绍功
14则经方临证实录-冯世纶
尿毒症医案
必须懂的:中药“参”家族各成员功效
我这些年走过的中医和修道之路
找到“痴呆线”.预防老年痴呆
三大篇讲三大派:经方派、时方派、学院派!
活用补阳还五汤-治心衰.尿毒症
民间中医绝技.一把抓抠筋疗法
中医如何看病-熊继柏
与土地接触少的孩子容易脾虚
董洪涛论便秘
强悍!一位中医高手的精辟感悟
好医生的标准-彭鑫
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刘渡舟
颠倒医生谈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万病从根治第三篇(进补、五行故事)
万病从根治第二篇(受寒、寒热、筋骨)
万病从根治系列(寒湿、上火、湿热)
国医大师一招恢复视力.治好老花眼.白内障
刘渡舟实战经验集
被西药绑架了的西医治疗
“对抗”抗出的白血病
“细菌致病论”与“科克前提”
老年人的虚损应该如何补-陈可冀
三位中医泰斗精心研制的糖尿病专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5种用法-四川名医郭贞卿
怎样选择中成药
世上所有疾病都是假象
打开经方宝库的金钥匙方证-曹延鸿
孩子生病反映了家里的气场
中医人为什么要学习《金匮要略》-宋柏杉
张仲景传奇
如果没有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心血管堵塞怎么治?
人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日本和尚清明节感悟
白发不可胡乱拔,“拔白生新”有深意-唐略
人体健康的第一杀手.寒
科学家发现.打坐可以治疗癌症等不治之症
睡眠不好怎么办-姜山如故
孩子生病反映了家里的气场
是什么力量快速摧毁了中国孩子的体质
论众多肺癌病人完全没有吸烟史-倪海厦
幼儿护养——老袓宗的经验-黄成义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中医自救的经历和感悟
錯失先機的感冒續-WENDY传经
我有2项武器治重症.倪师经方和中医计算机程序-林大栋
怎么让孩子重新爱上吃饭-崔玉涛
不知魂魄.何谈中医-徐文兵
三七粉不是随便吃的
民国的中药铺.竟然有这么多好宝贝-罕见老照片
刮痧刮多了,身体就虚了吗?
发烧时怎么办-姜山如故
身材瘦小的人应该怎么吃?-姜山如故
带你走进真正的中医世界-姜山如故
身正是扶正的根本-姜山如故
红斑狼疮的病因及经方-倪海厦
我的临证心得-余浩
南怀瑾大师一生收集的秘方大全
经络真的存在吗?
女人少吃不如少说.既可减肥又可养血-胡维勤
和中医师父郭生白先生的点点滴滴-王心强
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博士.荒唐现象思考-毛嘉陵
身患重病大病怪病的解救之道-董洪涛
中医粉必备技能:X形平衡治疗-佟博然
话谈补药-张雷国医
条条大路通中医.你适合哪一条
回归自然亲近传统-徐文兵
怎么样发现肾虚-中医肖相如
辛丑运气分析与庚子疫情回顾-顾植山
人体自带的“十全大补药”,功效远胜鹿茸和虫草…
针灸有一种境界,叫“意气合一”-胡溪恬
瞧瞧人家的活法
都是自己一直在加害自己的健康-JT叔叔
跟诊刘渡舟老的心得体会
董氏奇穴:三种特效的实用针法
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国医大师周仲瑛
最伤肾的是恐惧和烦躁-唐略
一味药用的好,一张方子就灵了-金寿山
心律失常治疗10法
金匮肾气丸可治多种疑难杂症
你必须懂的中医名词
全国脱贫攻坚奖章的奥秘
看看经方对应哪些现成的中成药
留一份邪气以愈病强体
郭贞卿
神奇!一根银针避免了使用呼吸机
眼镜能延缓近视是一场世纪骗局
全世界最前沿的个科学问题-Science公布
宇宙到底有多大?-人.地球和宇宙
大承气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4(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葛根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3(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栝蒌桂枝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2(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1(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五行五运.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