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那个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560332244852&wfr=spider&for=pc
药膳的特点
(04)
中国药膳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指导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以自身的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药食同源,药食性味功能的统一;重视药与食的宜忌,保护脾胃之气,以增进药食的吸收和利用;吸取现代营养学观点,为机体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当今之药膳。勿庸置疑,中医药膳的治疗效果比单纯营养食疗更为优越,可从中国药膳的特点中不难看出其特点。1
四、药膳具有综合性的营养
中医食疗主张广泛摄取营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中医食疗全面摄取膳食营养的最早记载。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之后,谷物等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且种类繁多,《周礼》中有五谷、六谷、九谷;《诗经》有八谷、百谷的记载。以各种谷物制成膳食方,在历代食疗文献中占重要地位,其粥食方更具临床意义。因粥食具有“养脾胃、生津液、利小便、消胀满,调中健脾、除烦止渴、利膈益气、推陈致新”等作用,适应症广,疗效亦佳。故《本草纲目》有“每早食粥,胃中空无它物杂物,谷气先入,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妙品”的论断。《粥谱》所载的大量食疗方,蕴藏了历代食疗家运用谷物膳食的宝贵经验,至今仍颇有参考价值。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水质、土壤不同,谷物的成熟期不一,同类谷物,其性味也不尽相同;各地人民食性、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在谷物的选择上,应因地、因时、因人化裁,不必拘泥于成方成法。同样,在传统食疗中对肉食的摄入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虽然释道养生家及少数流派曾提倡以“素食”为主的食疗思想,然而这不能代表中国古代食疗的全部。《千金要方·食治》收有50多个五畜类的膳食方;《寿亲养老新书》和《饮膳正要》中五畜类食疗方尤多;后者以牛乳、马乳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肉食品居多,集中反映了中国元代少数民族的膳食特点。由于肉类中含有大量脂肪及胆固醇类,对某些疾病治疗无益,故在药膳配餐时应加以适当处理或控制摄入量。值得提出的,在应用动物脏器疗法时,如用动物胰腺治疗糖尿病或以动物外肾治疗性功能病时,往往有一定疗效,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应“中病即止”,以防止因用量大,时间久可能引起的器官功能的衰退。果蔬类食品也被古今食疗学家视为药膳食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周礼》中就有“职方氏辨五地所宜之果”的记载;《礼记·内则》也把楂、梨、枣、栗、瓜、桃等列为生活中所必需。果蔬种类繁多,营养丰富。选用果蔬时既要以本草学理论为依据,又应参考现代营养学对果蔬类成分的分析与研究,借鉴现代营养学的应用经验,这样更有针对性。如本草学认为桔、柑、柚三者相类而实不同。认为三者皆有生津止渴、醒酒利尿、祛痰开胃的作用,药膳适应症亦大同小异。然而营养学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差异明显,认为柚的成分较桔、柑多而复杂,食疗范围超出桔、柑。柚具有抗炎、抗感染,解痉作用;个别报道以其含有胰岛素样成分,认为它可以降血糖。说明仅以果蔬的性味来决定治疗范围,似有缺陷,很有必要广泛借鉴现代科学知识,以充实本学科的内容。END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或相关书籍,文章中已有说明,本文只做交流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需注明出处。▼推荐阅读▼节气药膳
处暑至,湿未消燥又起,节气养生药膳看过来!
-08-24
新食方
秋季吃柚子抵御秋燥
-08-27
新食方
秋季滋阴养血吃小米
-08-19
新食方
秋季滋阴润燥,美食良药吃乌鸡
-08-14
新食方
秋季吃豆芽可清热解毒
-08-11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