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纲领音频

时间:2022/6/15 11:43:39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中医学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四大部分:生理、病理,诊断学,方药学,以及内外妇儿各科。

生理病理,也就是中医对人体,对疾病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中医西医并存,时常发生概念上的误解。比如门诊上,诊脉后告诉患者,肝上有点郁;患者回应,您说的太对了,我确实肝有问题,有脂肪肝。实际上,中医说的肝,和西医里讲到的肝脏,是有很大区别的。

西医里,肝脏主要是一个消化器官,吃了油腻东西,需要肝脏分泌的胆汁,来帮助消化。而这部分功能,在中医里,主要是由脾脏来主持,所谓脾主运化。中医说的肝,主要是负责情绪调节,令气血在体内运行能顺畅运行。肝气郁滞、肝火旺,都是指中医肝脏来说的,和西医说的肝脏,关系不太大。

其他内脏,比如脾脏的认识,中医认为主持消化,在西医则是一个免疫器官。

其他如肾脏,心脏肺脏,实体所指相差不大;但具体功能又有不同。比如肾藏精,经常说的肾虚,就不是西医说的肾脏如何虚了,往往指的是这种藏精的功能变弱了,肾精变得亏虚了。

这是说单一内脏的区别;从更大,更宏观一点的角度看,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和西医理论就更不一样了。比如鼻子。西医,到耳鼻喉,鼻子就是鼻子,流鼻血,就是鼻子内部的血管变脆了;鼻炎,就是鼻粘膜一些炎症反应。中医角度,鼻子至少和肺脏、胃之间,尤其是胃,都有密切联系。

五六月份,门诊有一个小朋友,五岁,总是流鼻血,每周留四五次;脉,右关部,脾胃,有明显热象。热象因虚弱引起的,瘦弱;很容易食积;食积化热,需要出口,胃和鼻子关联非常紧密。用针把脾胃调好,用药把现有的热清利出去,针五六次,至今,基本未再发作。

从中医角度,把人体上下内外,鼻子和胃,不同部位之间,建了一张网,把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五脏是这张网上的重要枢纽。诊断和治疗,都是从这张以五脏为核心的网络上展开的。

以上关于人体,我们需要记住一点:中医眼里,五脏是人体的核心。

无疾学社,专注中医爱好者教育9年。线上中医针灸课程(点击可查看详情),现正在招生。欢迎真正喜爱中医,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针灸知识的朋友,报名参加。无疾学社,中医路上,约你同行。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131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