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9、高巅之上
山顶上。
应该说是易水的高山之巅,师徒两个人就那么迎风站立着。
天是蓝的,地是苍黄的。
北风像刀子一样,掠过他们身上,吹得衣服猎猎作响。
一个老师父穿着道袍,用手捋着白胡子。
旁边一个年轻人,衣着朴素,但意志却坚定,精神饱满。
他们就是道医青松,跟年轻的张元素。
青松道长说道,道法自然,医是道,要领悟大自然风雨寒暑的变化规律,从而去体会人体气血的运行。
张元素静静地听着,他澄下心来反复咀嚼着他的话,此时的张元素,他的记忆力领悟力完全可以复制一遍他老师讲过的所有东西。
记住是所有,而不是一部分!
青松道长从来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的老师,而是因材施教,观机逗教的师父。
不是一般的弟子他都不轻易教授。
而且他会随时随地考问学生,如果学生答不上来,他就不会继续往深处教。
青松道长说,你感受到什么?
张元素说,老师我感受到北方的罡风。
你现在在那里?
我在高巅之上。
高巅对应的是人体的哪里?
人体的头顶。
如果人体头顶被风邪干扰而疼痛,该怎么办?
应该祛风达表。
风从前面来,怎么办?
前面是阳明经,阳明浮风用白芷驱逐。
如果风从两边侧面来,用什么?
两边侧面是少阳,少阳对应肝胆,肝胆郁闷加上风邪来犯,就会偏头痛,偏头痛用柴胡。
如果风从后面来用什么?
后面是足太阳膀胱经,用羌活或蔓荆子。
如果高巅顶上受风而痛,用什么?
用藁本直达巅顶。
......
......
青松道长点点头,他喜欢反应敏捷,又勤恳好学,谦虚低调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是法器,称得上能够继承衣钵的高手。
但是青松道长从不轻易表扬学生,他点头代表你只是及格。
青松道长说,才思敏捷,学医只是入门,临证治病,灵活变化,不是说你熟读兵书就能打赢一场战争,如果这么简单的话,每个军事理论家都是伟大领袖。
人必须要学会体验自然节气变化,不同气候引起不同疾病,不同疾病用什么分方式去对治。
这就是医道!
张元素点头领受。
这位道家师父教给张元素各种体验自然,道法自然的用药思路。
0、梦易水。
小山村。
山村前面有个池塘。
池塘边上,我跟张厚年老师两个人边走边谈。
张老说,张元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没错,他是个历史人物。
我点头说,在《金史本传》上就有他的记载。
一个名医能够见于史书,成为历史人物,这个名医绝非等闲。
而且在《金史》里头,不惜笔墨,足足用了数百字描述张元素学医悟道,临床试剑,折服名医,还有用药思想自成体系。
张元素提出用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方,更能够切合实际,治疗疾病。
这样的领悟是超时空的,是经过多年反复思考的结晶。
张元素说,《内经》为万世法,仲景汤药乃群方之祖。后之医者,若能综《内经》法,学仲景心,治杂病如神,可以为师矣。
张老说,张元素刚开始学医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有各种阻力跟迷茫。
他是下了死功夫狠功夫的。
他沉寂于医道二十余年,方才豁然开朗,临床疗效逐步升高。
我说,张元素是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心路历程。
张老点头说,当时张元素一边研究《黄帝内经》,一边又读诵张仲景《伤寒论》。
《黄帝内经》是理法经典。
《伤寒论》是汤药精髓。
可面临当今时代变幻莫测的各种疾病,应该如何把《内经》的理法,跟《伤寒论》的汤药,巧妙融合,打成一片,使临证治病时有法可依,有药可用,得心应手,无所住滞。
所以白天张元素临证治病,晚上挑灯读书,甚至在深夜里经常还梦中醒过来。
最厉害的一次,他梦到有人用巨斧大凿,打开他的胸腔,把几卷的书本叫做《内经主治备药》塞到里面去。
张元素立马惊醒过来,当时还觉得心胸疼痛,苦不堪言,不敢跟别人说。
他以为这不是一个吉祥的梦。
但随后张元素通达医术,声名大燥,甚至盖过当时的名医。
我听后很惭愧,怎么我学医都没有梦到岐黄仲景,扁鹊华佗,没有梦到《内经》《伤寒》,《千金》《外台》?
这只能说明我对医道的钻研没有到梦寐以求的地步,没有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没有真正上到忘我融入医道的境地。
看来我应该反省。
孔子当时年老,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梦到周公,都感慨地反省说,我没有那么精进了,很久都没有梦到周公。
故孔子继续研究《周易》,朝夕不离,造次颠沛,身边都带着《易经》典籍。
古书上记载《易经》这本书在孔子身上叫,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片刻不离也。
只有一门深入,到梦中都能领悟医道的程度,你用功才算用到位了,你才算没有偷懒懈怠。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正因为长期反复地磨练,才有张元素医道顿悟之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