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成绩单曝光,美的海尔格力转型求变,一

时间:2025/4/19 11:28:26 来源:电磁炉 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h7ve7ta.html

没有一条道路是平坦且一成不变的,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变革、通过研发创新提升竞争力,终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清波

编辑

刘铮

正文共计字数: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年,中国经济成绩最为靓丽的一年:疫情阴霾散去,经济强势复苏,GDP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17.77万亿,实际增长率达到8.1%,同比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仅有不到5.3万亿美元的差距。

在如此强劲有力的宏观面数据支撑之下,年的中国家电行业迎来新动能: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提升生活质量的高端家电产品极具发展潜能。但来到年,市场变化、国际形势等内外部因素,也让整个行业陷入新的困境之中。

近期,中国家电三大巨头:美的、海尔、格力,分别向各自的投资者交出了他们年的年度报告、年一季度财报——家电行业直面的危与机,也在巨头们的报表中体现无余。

围绕三家新鲜出炉的各项数据,今天主要和大家聊聊中国家电行业——

1.巨头你追我赶,强弱见仁见智

2.内外困境交替,寒冬即将来临

3.多元策略绽放,未来趋势猜想

1.年报解读:你追我赶的三甲排位

三巨头硬性指标上升,行业地位稳固

统计口径不同,争霸仍在继续

受益于全球和中国经济宏观面的持续向好及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21年年报显示,家电三巨头在营收、归母净利润等硬性指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仍然牢牢占据中国家电行业的三甲席位。

销售收入:美的以亿元一马当先,同比增20.2%,海尔智家和格力分别为.6亿元和.5亿元紧随其后,增幅分别是8.5%和11.2%;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美的.2亿元,增5.5%;海尔智家.7亿元,增47.1%;格力.64亿元,增4%;

经营性现金流:美的.9亿元,海尔智家.3亿元,格力18.9亿元;

分配预案(含税):美的10股派17元,海尔智家10股派4.6元,格力10股派20元;

空调产品销售额和毛利率:美的为.8亿元和21.05%;海尔为.3亿元和27.93%,格力为.1亿元和31.23%。

由以上的数据可知,美的在销售额、归母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均独占鳌头;海尔智家的归母净利润增幅则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大巨头;而格力在分红力度和空调产品毛利率上雄踞三家的榜首。

图源:搜狐科技

之所以要把这三巨头在空调方面的销售额和毛利率再单独拉出来比较,是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格力都是国内空调产销量的当仁不让的老大。

直到年,美的的空调业务(.2亿元)才以33.4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过了老对手格力(.8亿元),而且这还是在美的的海外销售占比远超格力的情况之下——换而言之,是年格力空调国内销售额第一的位置应该没有被动摇。

不过,到了年,国内空调霸主的争夺似乎就更加白热化和微妙了。虽说美的在空调业务上领先了格力将近.7亿元,但不同的统计口径出现了不同的统计结果:

比如某平台数据显示,美的取得了线上份额34.6%,线下份额36.0%双第一的成绩;

而根据另一平台对家用空调内销销量的计算,格力空调则以37.4%的份额排名行业第一,继续保持27年的领跑。

当然,但凡巨头们能够有机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对于销量第一的争夺就或将永远不会停下脚步。事实上,简单的销量数字比较并不足以反映这两大空调巨头的真正实力,重销量和重毛利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两种不同策略。

存在即合理,路遥知马力。说到底,空调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卖得贵不贵,用得好不好,售后行不行,最终的判断权和决定权其实还在消费者那里。

而仅从数字来看,虽说海尔智家在空调方面的销量跟美的、格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坐稳第三的位置基本是毫无悬念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智家只是海尔集团旗下为数众多的子公司之一,如果统算海尔集团年总体的销售额,累加起来就跟美的的亿元相差不远了。

2.寒冬再临:不言而喻的行业困境

疫情反复、内外交困,三巨头面临哪些危机

下乡与出海,家电行业的“新”战场遭遇新挑战

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向好,整个国内的家电行业也出现了一波回暖的行情。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与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年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零售规模为.8亿元,同比增加3.4%;

而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额亿元,同比增加14.1%。另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空调市场零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4.8%。

显而易见,这组数据的公布让较长时间以来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的家电及暖通行业里的人们又重新嗅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召唤。

然而,好花并不能常开。进入到年,好不容易从年全球性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这两个叠加因素影响中稍有复苏的家电及暖通行业,似乎又进入到新一轮的困境——

不可抗力

疫情再度反弹,自今年年初以来,苏州、深圳、上海、吉林、北京等多个国内省市地区受到疫情严重影响造成停工停产,经济停滞等问题;而整个产业链也会由于某一个环节的缺失而无以为继,被迫歇工。

外部环境

受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国际地缘政治及贸易制裁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资源类、金属类、矿产类等原材料近几年涨幅惊人,其中跟家电及暖通行业息息相关的铜铝铁等金属材料更是屡次创下新高,令下游的生产企业不堪重负。即便是美的、格力、海尔三巨头,也无法置身于外。

根据21年年报的数据,三家的家电产品成本中:

美的的原材料占到84.47%,比上一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海尔为85.7%,同比劲升2.5个百分点;

格力为88.27%,同比上升1.37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铜铝塑料钢铁等原材料的价格对三巨头的影响要远胜于人工、能源等其他因素。而在这其中,格力受到的影响明显更大。

家电原材料管道图源:unsplash

同业竞争

价格战一直以来都是各大中国家电企业屡试不爽,抢占市场份额的法宝,美的、海尔、格力当然更是深谙此道。姑且不说这几家巨擘时不时会配合大型的电商平台举办各类季节促销,节日打折活动,就说在直播平台如火如荼、如日中天的当下,三巨头自身也会通过这种全新的电商模式、网络直销来收获人气。

根据奥维云网提供的数据:年1-9月,美的、海尔、格力的线上空调销售单台均价分别是元,元和元;线下分别是元,元和元。

显而易见,三巨头之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均价,都是美的最低,海尔居中,格力最高,平均下来美的家用机要比格力低上20%左右。

简单算来,在原材料成本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美的总销售额高而单价低,无疑量就跑得多;格力总销售额稍低而单价高,自然台套数就会相对较少但毛利率较高;海尔夹在这两大超级对手中间,除了依靠内部挖潜不断降本增效,也必须要参加各类促销活动,应对包括两强在内的其他更多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挑战。

事实上,随着各大家电巨头在国内国外产业布局的全面铺开和产能释放,中国市场早在约十年前就进入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态。

有鉴于此,自年开始颁布的家电下乡政策以及各大家电企业纷纷加大出口的力度和加快海外建厂的速度,并购海外的家电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其根本目地就是为了改善国内商品供过于求,内需不振的情况,同时开辟出新兴的国外市场,打响品牌的国际美誉度。

进入到年一季度之后,随着中国国内新冠疫情的反弹溢出,国际地缘政治及战争风险的逐步扩大,以及各国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势必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家电行业包括三巨头在内的各个企业:成本高昂,内卷严重;内需不足,外销不畅——

新一轮的家电行业寒冬或许很快就要来临。

3.直面未来:各自绽放的多元战略

美的、海尔、格力,三巨头凭什么逆势增长

家电的尽头是什么,三种多元化战略给出答案

年8月《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强排名中,美的、海尔、格力均榜上有名,其中美的、海尔排位上升,格力则有所下降。不过,世界充满变数,未来难以确定,三巨头的未来走向仍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1542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