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学习中医的人来说,《神农本草经》一定是经典必读书目,之前介绍的诸多名老中医,也是从读《内经》《本草经》入门的。倪海厦教授在梁冬的一档节目中谈及想学中医的人应当读的书,推荐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之所以没推荐《本草纲目》,是因为其成书较晚,像《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时,《本草纲目》还没写呢,虽然其记载药味达到种。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全书共有方药味,比起如今动辄几千的药物书籍,更基础,更容易学习。有人说味药够用吗?有人统计了《伤寒论》,共有个方子,89味中药。而且《本经》可以作为入门基础读物,掌握以后再读其它本草书籍,可以锦上添花。
《神农本草经》创立了四气五味理论,以及药物组方的配伍应用,并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原书早已失传,但其内容被保留在历代医书当中,如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其记载药物中,有味植物药,67味动物药,46味矿物药,其中上品药种,“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意思是上品药无毒、久服不伤身体,还能有补益和保健的效果。有中品药种,“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意思是中品药物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主要用于遏制疾病发展,补足体内不足。有下品药种,“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意思是下品药大部分有毒副作用,主要用来治病,不能长期服用,能除寒热,行气散结,治疗疾病。
神农本草经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代人注重防病于未然,一旦病已成,只能用下品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了。
学习《神农本草经》要点在于要掌握中药的基础知识以及药物来源、采药、制药、性味、功效、应用等,关于中药的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以及中药的毒性前面我已有文章阐述,根据目前的阅读量来看,愿意潜心学习的并不多,相比来说,大家还是更喜欢学习直接一些的东西,比如说什么病吃什么药,什么药能治什么病,这其实是对中药的大大误解。但是说的愿意说,因为有人附和,听得愿意听,因为简单容易接受,至于其片面的知识带来的危害,谁会在乎?!我也只能边学习边以写促学,愿意来听听、交流交流的寥寥几位,希望能坚持下来,掌握真正的中医药知识,而不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遗害周遭。
学医之道,兴趣所至接下来我会将还没写完的中药基础知识篇——药物的搭配使用,即配伍禁忌补上,然后进入《神农本草经》的药物介绍,从上品开始一味味原滋原味的,穿插经典方药使用介绍给大家。
本篇内容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期再会,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欢迎加入我一起交流学习。
欢迎加入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