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的思维

时间:2022/5/17 13:43:06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676034830473438&wfr=spider&for=pc
订阅话题,阅读精文

点击岐黄明师→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中医诊断的思维第一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中医诊断是医生的主观思维对客观存在的病证本质的认识。其基本思维形式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推理与判断。一、中医诊断的思维方法1.比较法 比较法是区分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之间或某些证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一方面可以提高临床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定证的性质、部位和所处阶段。2.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某一常见的证进行比较,如两者主要特征相吻合,诊断便可成立。3.分类法 分类法是根据临床症状或病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4.归纳法 归纳法是将患者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按照辨证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类,归纳出各症状、体征所反映的共同特性,从而抓住病证本质的思维方法。5.演绎法 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对病情进行层层深入的辨证分析、推理方法。6.反证法 反证法是寻找不属于某证的依据,通过否定其他诊断而达到确定某一诊断的目的。7.模糊判断法 模糊判断法是指通过对多种不够精确、非特征性的模糊信息,进行模糊的综合评判,而达到明确诊断的思维方法。二、中医诊断的思维线索1.重视主症 以主症为中心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有利于病情资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通过对主症的辨析,可确定病变位置,提示诊断的大致方向。2.全面分析 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认识病证的本质,临床上每一个症状对于病或证的诊断都具有意义。3.把握特征性症状 某些症状对疾病诊断具有特殊意义,是诊断的特征性指标。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一、四诊信息的采集与分析(一)四诊信息的采集医师运用各种诊法收集的病情资料,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患者生活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等,是诊病、辨证的依据。1.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 整体审察,四诊合参,避免漏诊、误诊。2.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 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因素——医师:主观、片面,先入为主、主观臆测、暗示;患者:年龄、文化、表达能力、心理、神志状况等。客观因素——疾病本身,未显露,难客观,有假象的临床表现。3.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1)一致——症状、体征单纯、明显,所主病证相同。(2)不一致——反映特殊规律,如寒热真假、虚实真假。4.确定病情资料的重要性 可以为判断证的轻重缓急提供依据。(二)四诊信息的属性分类1.必要性资料 对某些疾病和证的诊断不可或缺的。2.特征性资料 仅见于某种病或证。3.偶见性资料 出现概率较少。4.一般性资料 某类症状对某一病证的诊断既非必备性又非特异性,只是作为诊断的参考。5.否定性资料 某些症状或阴性资料,对于某些病或证的诊断具有否定意义。二、主症诊断的思路与方法(一)确定主症的方法1.正确确定主症。2.明确鉴别主症。3.详审主症特征。(二)围绕主症进行巡查1.询查伴随症状。2.诊察全身其他症状。3.作相关的检查。(三)围绕主症进行诊病(四)围绕主症进行辨证1.抓住主症,落实病位。2.抓住主症,分辨病性。3.围绕主症,阐释病机。4.结合主症,确定证名。三、辨证的思路与方法(一)辨证诸法的关系(二)证素辨证1.证素和证素辨证的概念(1)证素,即证的要素,指辨别所要辨证的病位和病性。(2)证素辨证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证候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的病位和病性证素,并做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过程与方法。2.证素的基本特征(1)证素为具体诊断单元。(2)证素根据中医理论确定。(3)证素有相应的治法方药。(三)辨证诊断的要求1.内容要准确全面。2.证名要精练规范。3.证候变则证名亦变。4.不受证型的拘泥。四、疾病诊断的思路与方法(一)疾病诊断的意义1.把握病变规律。2.针对疾病治疗。(二)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1.主要据发病特点辨病。2.主要据病因病史辨病。3.主要据主症或特征症辨病。4.主要据特发人群辨病。连载完编辑:栀子核对:百会

?

卫气营血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三焦辨证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加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1302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