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宝安健康共同体实现病有良医

时间:2022/9/10 20:05:54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7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全国共有医院参加年度绩效考核。

医院绩效考核被业内人士称为“国考”,是关于全国医院发展前景最权威、最官方的考核和评价。

记者发现,宝安区各医院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例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位列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第16位,获最高评级A++成绩;医院(集团)医院第44名,连续三年考核等级A级;医院医院中获评全国第25名、广东第2名……

可以看出,医院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医院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在这背后,是近年来宝安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提升急救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苏国锐

优化资源布局

构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月10日,医院(下称“医院”)三甲正式挂牌。

至此,医院、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5医院。

短短一年多时间,医院就由2家跃升至5家。这正是“健康宝安”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宝安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的缩影。

过去的年,宝安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医院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夯实、社区卫生治理能级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加快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更加有力,有效构建了“15分钟医疗圈”。

根据《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宝安将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9+3+1+N”医院项目落地(9医院项目+3个市投市建项目+1医院项目+N医院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宝安区总病床数达到张。

此外,宝安提出建设高水平医疗中心,医院、医院、医院3家高水平医疗中心。

其中,医院建设为综合性医疗中心,医院龙头作用,将该院急诊、重症医学、康复、护理等学科建设成为省、市级以上高水平重点学科。

将医院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救治中心,突出该院空海救援、应急医疗救治等专业特色。

支持医院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医疗服务和专业技术交流,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在医院方面,宝安支医院在纯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自主定价收费备案制、医保“打包”收费支付等方面先行先试。

支持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打造高水平区属妇幼保健院,建设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医院,同时整合区医院医疗资源,实现“一院两区”高效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还将引导社会办医差异化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医院和护理、康复、安医院,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社康中心。与此同时,探索社会资本合作办医新机制,发展高端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医院建设。

坚持传承创新

推动中医药工作先行示范

在本次“国考”中,医院(集团)和医院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医院——医院,也曾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不少中医大咖的点赞。

成绩的获得,反映了宝安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医院(集团)、医院、医院这3家医院共同填充了宝安的中医药版图,使宝安成为全市医院的区域。

此外,医院(集团)成立了全市医院、医院,辖区社康中心均可提供温针、刮痧、艾灸、中药封包、中药涂擦、通督灸、药罐疗法等30余种中医适宜技术。

宝安区政府出资万元注册资金,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吸引家企业捐款1.92亿元。

宝安印发《宝安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医院需求出台扶持政策外,直面国内中医药发展的痛点,如“同病异治的住院病人付费标准不一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较低”等问题,制定相关措施。

为了推动宝安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年3月18日,宝安发布了《宝安区中医药发展白皮书》,这是全国首个区级层面的中医药发展白皮书。

医院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传承创新、推动产业融合、扩大文化影响6方面提出16条措施,提出到年底,将宝安打造成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城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连续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等重要法规文件。深圳作为国家首批15个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出台了《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年)》。

宝安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立系统完备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其中,完成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重点推动医院“5+5+3”业务发展,挂牌成立深圳市岐黄师承学院,争创国家纯医院。

支持宝安医院针灸分院、康复分院专科化发展,加快建设深圳市针灸、心脏康复诊疗和中医皮肤病等3个中心,加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和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建设。

促进医院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三级甲医院,建设一批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临床专科。

提升急救能力

打造国内一流急救网络

近日,市民黄先生在宝安一健身房运动时突然倒地不起。危急时刻,健身房里的市民或拨打急救电话,或上前救助,或去叫来社康医生。掌握急救知识的社康医生曾伟军及时对黄先生进行心肺复苏,把握抢救“黄金五分钟”,使黄先生化险为夷。

在医疗界,有“急救黄金5分钟”的说法。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6分钟,每延长一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到10%。

记者发现,近年来,宝安屡屡出现好心人利用急救技能成功救人的案例。在其背后,正是宝安坚持“健康宝安,急救先行”理念,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全区培训群众救护员超过26万人。

为打造宝安区“5分钟社会救援圈”,宝安连续3年把公众急救培训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由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医院集团)统筹全区社会急救培训工作。

早在年6月17日,医院牵头成立的宝安区急诊专科医联体正式成立,首批加盟医疗单位共有20家,如今加盟医疗单位达26家,联盟吸纳民营医疗单位10家,全区各医疗机构急救站点增至23个,大幅提升了十分钟急救人口有效覆盖率。同时,联同应急管理、消防、交警、公安、网格等部门完善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构建宝安区黄金5分钟医疗急救圈。

截至年底,宝安重点针对公务员、公安、网格员、楼栋长、保安员、教师学生、义工、司乘人员、机场工作人员及普通市民群众,开展了培训期,培训总人数超28万人,在公共场所安装AED台。

据宝安区院外心搏骤停登记数据库数据显示:宝安区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由年的5%提升至目前的17.87%(北京、上海等城市约5%,深圳为6.7%),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达到4.65%(国内平均水平1.39%,深圳市为2.47%),这一数据在国内遥遥领先。

未来,宝安将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全覆盖社会急救培训体系,探索“5分钟社会救援圈”,建立宝安区智慧急救管理平台,构建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救治“四位一体”的区域性院外生存链,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jzdf/1361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